zhongguoxiaokang
2025年7月5日 星期六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1. 1
  2. 2
  3. 3
  4. 4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刘振伟:认真贯彻实施农村集体经
习近平总书记两会金句:不断开创经济 ...
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发 ...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5年中国经济 ...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头条

多链协同,激发乡村特色产业新动能

时间:2025-05-28 9872人阅读 0评论
来源:光明日报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从乌蒙山区的天麻种植到海南的鳄鱼养殖,从西北药乡的中药材产业到华东地区推动三产融合……当前,一个个特色产业在乡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不仅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更激发了乡村振兴新动能。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充分发挥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协同效应,激发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新动能,是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提升农业综合效益的内在要求。完善产业链、畅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提高农业产业链韧性,不仅是筑牢“三农”基本盘、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举措,更是构建现代农业体系、畅通国内大循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支点。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构建农产品和农资现代流通网络,支持各类主体协同共建供应链。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强调做大引领行业发展的产业链“链主”企业和区域头部企业,做优中小企业,形成生产协同、技术互补、要素共享的企业发展阵型。这为培育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加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新的指引。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协同升级,构建多维度、立体化的产业升级路径,有利于完善特色农村产业体系,形塑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新形态,增强特色农业发展新动能。其中,通过横向拓展,能够推动农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例如,可以依托农村自然风光与资源禀赋,打造农村文旅产业场景,构建“农业+”多元发展模式,这是激发乡村经济新活力的有效举措。四川都江堰国家农业公园依托优质水源地等资源,构建“互联网+农业产业平台”,发展休闲体验、康养度假等新业态,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格局,成为全国乡村振兴改革样板。浙江安吉推进农文旅康养融合,打造以竹林、茶园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建设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形成完整产业链,带动农产品销售,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延伸产业链,对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意义重大。聚焦农村产业链上游种植养殖环节,引入现代生物技术和手段,提升农产品质量;中游环节鼓励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实现从“卖原料”到“卖产品”的转变;下游则注重市场拓展,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从田间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的全产业链闭环,提升农业综合效益。以安徽长丰草莓为例,当地发展了草莓采摘体验、科普研学、乡村民宿等多种业态,形成了从草莓种植、加工到销售、旅游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游客可以到草莓园采摘草莓,购买草莓深加工产品,还可以参观草莓博物馆和科技馆,体验草莓主题的民宿等,大大提升了农业综合效益。

  市场需求是乡村产业供应链优化的“导航灯”。聚焦消费新趋势与城乡供需适配,推动特色产业对准市场动态,构建“产供销”一体化响应机制,以市场需求牵引供给侧结构优化,坚持乡村特色产业差异化、品质化、定制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聚焦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诉求新变化,顺应消费迭代升级趋势,以前瞻性思维制定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产品质量。深入分析研判消费需求与市场缺口,聚焦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兴消费需求,关注“Z世代”“银发族”等潜在消费群体,研发并推出精准化、个性化的功能性农产品,推动供需有效匹配。

  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立足乡村地区气候条件、地形地势、历史人文等方面优势,利用区域资源,打造特色农业产品,实施差异化竞争。坚持因地制宜,科学统筹区位条件与资源潜力,精准识别产品优势特色,化资源禀赋为产业优势,亮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地标性特色产品,形成竞争优势,以差异化发展突破同质化困局,以错位竞争策略多方增加农民收入。例如,云南普洱充分利用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含有多种矿物质等优势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科学统筹资源,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种植技术,严格把控茶叶品质,普洱茶成功化资源禀赋为产业优势,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地标性特色产品。

  此外,品牌是乡村特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重要标志,影响着消费者对产业的价值认知。应利用地域资源禀赋与非遗文化基因,打造“一村一品”“一域一链”特色标识,以标准化提升品质、以品牌化放大价值、以全域化整合资源,推动“土特产”向价值链高端跃升,构建具有辨识度的乡村品牌数字生态与产业共同体。如浙江龙泉青瓷“一村一品”乡村品牌建设以龙泉青瓷为核心,举办龙泉青瓷宝剑文化旅游节、国际青瓷大会等,提升龙泉青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在延伸产业链、优化供应链和提升价值链上做文章,从整体上谋划和协同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加强品牌精品培育,深入推进农业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打通绿色农业与现代流通网络链条,激发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新活力,建设农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夯实乡村全面振兴的产业基础。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0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6号隆宝宸商务大厦2层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