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融汇激荡,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利文化条件。迈步新征程,我们要持续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铸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在凝心铸魂中激荡精神力量。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加强文化铸魂、文化导航与文化润心,把思想的力量化作激发干劲、鼓舞人心、团结奋进的动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各地创新理论宣讲形式,用脱口秀的形式把党的创新理论讲到青年人心里,组建“理论学习轻骑兵”宣讲小分队把思想理论送入农村牧区、街道社区,以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报道,为奋进新征程固本培元、凝心聚力。各地各部门通过树立时代榜样,持续改进创新文明创建,增强了全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各地各部门通过打造大阵地、大课堂、大学校、大舞台、大平台,在文化惠民活动中催开了娇艳的新时代文明之花。迈步新征程,持续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各地各部门要更加重视凝心铸魂,激励人民群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奋勇争先,让全民族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
在深化改革中激荡创新力量。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既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要顺时应势、推陈出新。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造。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以及各种新技术的兴起,人民大众可以更广泛地参与到各种文艺创作与活动之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催生一系列精品力作。通过科技赋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赢得全新表现形式。从西安大唐不夜城千人齐声吟诵,到文创产品“凤冠冰箱贴”成为现象级爆款,再到数字文博、数字文旅等新型文化业态涌现,深化改革打通了制约文化发展的卡点堵点,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壮大。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收入796.29亿元;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6049.19万人次,同比增长17%,创历史新高。今日的中国,“文旅热”“文博热”“观影潮”“文创风”聚集起人气、提振起精气神,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持续迸发。
在交流互鉴中激荡开放力量。对外开放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文化繁荣的推动力。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国以更开放宽广的胸襟拥抱世界,与各国携手同行。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国家博物馆“美的多元——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展开一幅关于古希腊的生动美学图卷;上海博物馆“寰宇东西:马可·波罗眼中的中国和世界”展现了东西方高超的艺术水准——世界文明的丰富多样就在眼前,平等包容的交流氛围蔚然成风。深化人文领域交流互鉴和文化遗产保护合作,要始终坚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各地各部门要利用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不断搭建与各国人民交往交流、相知相近的桥梁,向世界展示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中国是文明对话的推动者,也是践行者。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中华文化在不同文明的交流碰撞中绽放夺目光华。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