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
李强: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 ...
从“小家”到“大国” 习近平引领家庭 ...
丁薛祥: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
李强:高质量做好支持"两重"建设各项 ...
刘国中到农业农村部调度部署“三夏” ...
李强在新疆调研时强调:彰显特色优势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全面小康 > 小康故事

关系14亿人的饭碗,定了这些大事!

时间:2021-08-06 人阅读 评论
来源:中国政府网

QQ截图20210806160725.jpg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一定要下力气也完全有能力保障好14亿人的粮食安全。今年上半年,政府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有哪些“大动作”?

  让农民种粮有钱赚

  ——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200亿元!给实际种粮农民

  一次性发放补贴

  上半年,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明显上涨。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农民收入,中央财政安排200亿元左右资金,对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发放补贴。补贴资金要抓紧发放到位,不误农时。

  三大粮食作物两类保险

  实施范围扩大

  为帮助农民抵御灾害等风险,稳定种粮收益,在13个粮食主产省份的产粮大县,针对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开展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中央和地方财政对投保农户实施保费补贴。

  继续实施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和产粮大县奖励等政策

  稳定和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等政策。继续实施对产粮大县奖励政策,中央预算内投资、省级统筹的土地出让收益使用等对产粮大县给予倾斜。

  扩大农机购置发放补贴范围

  将粮食、生猪等重要农畜产品生产所需机具全部列入补贴范围,应补尽补。

  提升部分重点补贴机具补贴额,测算比例从30%提高到35%,包括水稻插(抛)秧机、重型免耕播种机、玉米籽粒收获机等粮食生产薄弱环节所需机具,丘陵山区特色产业发展急需的新机具以及智能、复式、高端产品。

  严守耕地红线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今年计划建设1亿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到2022年,全国要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的粮食产能,约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80%。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强化对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的管理保护,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在严格控制农用地特别是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同时,进一步明确控制耕地转为林地、草地等其他农用地,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

  补贴对象原则上为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补贴资金通过“一卡(折)通”等形式直接兑现到户,严禁任何方式统筹集中使用,严防“跑冒滴漏”,确保补贴资金不折不扣发放到农民手中。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向科技要产量要效益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

  支持加快推进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启动实施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强化种质资源安全保存和精准鉴定。

  加强优良品种选育推广

  提高稻谷、小麦品质和大豆油脂含量,培育优质蔬菜品种,提高重要农产品单产和市场适应度,提升奶牛出奶量和肉牛品质。

  培育壮大种业企业

  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培育壮大种业企业。

  从今年7月份开始,集中开展为期半年的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种业套牌侵权等违法违规行为。

  健全农技推广体系

  今年内建设5000个以上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推广1万项(次)以上的农业主推技术,全国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超过95%。培育1万名以上业务精通、服务优良的农技推广骨干人才,招募1万名以上特聘农技员(防疫员)。

  确保市场稳定

  ——保障粮食供应和价格稳定

  保障粮食供应和价格稳定

  做好粮食收购、储备和市场调节,保障供应和价格稳定。改善粮食仓储物流设施,优化粮食储备规模结构。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丰富供应渠道,做到供应充裕、品种多样,保持粮食市场平稳运行。

  规范粮食流通管理

  修订后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4月施行。严格政策性粮食管理,规定严禁虚报收储数量、以次充好、虚假轮换等,严禁挪用、克扣财政补贴和信贷资金;强化粮食收购、储存等环节质量安全检测监管,规定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粮食不得作为食用用途销售;明确了防止和减少粮食损失浪费的措施。

  稳定生猪生产

  用市场化方式缓解“猪周期”波动,确保生猪供应和价格稳定。一要稳定财政、金融、用地等长效性支持政策,保护生猪养殖场(户)积极性。对养殖场(户)和屠宰加工企业不得随意限贷、抽贷、断贷。不得违法违规扩大禁养区范围。稳定规模猪场存量,帮扶中小养殖场(户)提升养殖水平。二要建立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当能繁母猪存栏量月度同比减少10%以上或生猪养殖连续严重亏损3个月时,各地可对规模养殖场(户)给予一次性临时救助。三要抓好重大疫病防控,加强猪肉储备应急调节。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