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刘国中: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大
李强: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 ...
中央政治局委员 书记处书记 全国人大 ...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 ...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发展 ...
李强在湖北调研时强调:以只争朝夕奋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 中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全面小康 > 小康故事

扶贫是锤炼作风的考场

时间:2019-08-26 人阅读 评论
来源:人民日报

1.jpg

  扶贫不单是个经济层面、发展层面的工作,同时也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时代的体现,也是干部锻炼的实践熔炉

  当前,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一鼓作气,顽强作战,越战越勇,是扎实做好今明两年脱贫攻坚工作的应有态度。严格贯彻精准方略,认真整改问题,提高脱贫质量,是破解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必然要求。

  一名身有残疾的贫困户,因社保兜底政策脱贫,而贫困户自己却心有“不甘”:如果有适当的劳动机会、条件,他还是希望用自己的双手,通过劳动脱贫致富。扶贫干部在入户调研中发现的这个事例,说明贫困群众的具体情况往往千差万别,机械套用兜底政策,与精准扶贫的要求不符,简单的“一刀切”也容易消磨被帮扶者的积极性。尽管兜底显示出政策善意和民生温度,但兜底脱贫如何因人制宜,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扶贫即扶人之“贫”,而人之“贫”千差万别,有的贫在条件,有的贫在能力,有的贫在志气,不一而足。精准扶贫的要义之一就是根据贫困户的具体实际,缺啥补啥,进行精准施策,进而实现被帮扶者尽其才、尽其力,最大程度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扶贫效果。发钱发物“一发了之”,或统一入股分红“一分了之”,或低保兜底“一兜了之”,都没有下足绣花功夫,扶贫成效可能会打折扣。

  记者在调研走访中发现,扶贫工作恪守精准要求,应当力避如下问题:工作不够扎实,深入群众不够,水过地皮湿,不能真实、准确把握贫困群众的实际情况;帮扶过程中贫困户不理解不配合,于是工作应付敷衍,简单套用政策;图省气力、偷个懒,工作不够细致,未能提出针对性强的高效帮扶措施。时下,脱贫攻坚依然有不少难啃的“硬骨头”。扶贫工作要因时、因地、因人而精准施策,切不可有“抄近路”的偷懒想法。

  从长远来说,贫困人口和地区的脱贫不是终极目标,只是整个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一步。不能简单为了“闯关”,采取无法长久执行的临时性措施、短期行为。一旦临时性政策措施“退坡”,将会降低扶贫工作的效率、效益,影响扶贫工作成果的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因此,扶贫工作不能仅仅盯着多少人收入在贫困线以下这样的简单数字,而要立足于贫困地区、群众的长远发展,着眼于补齐贫困地区的发展短板、提高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扶贫的政策、办法要有的放矢、重在实效,并能与未来发展、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进而实现脱贫攻坚工作的效益最大化。

  从更深层次来说,扶贫不单是个经济层面、发展层面的工作,同时也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时代的体现,也是干部锻炼的实践熔炉。一名干部谈到参加扶贫工作的收获时说,扶贫让他有机会、有动力、有意愿深入到最贫困、最艰苦、以前关注不多的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中去,真正了解掌握了民情、民意、民风。扶贫工作是深入群众、联系群众、锤炼作风的一项工作。深入群众、不务虚功,必定能收获一举多得的实际效果。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