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刘国中: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大
李强: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 ...
中央政治局委员 书记处书记 全国人大 ...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 ...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发展 ...
李强在湖北调研时强调:以只争朝夕奋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 中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全面小康 > 小康故事

产业扶贫结硕果 脱贫摘帽奔小康

时间:2019-07-12 人阅读 评论
来源:三门峡日报

  一场雨过后,山城卢氏就像被洗过一样,蔚蓝的天空下,山是绿的,田野是绿的。6月27日至29日,记者一行来到卢氏县,漫步于各个产业扶贫基地,象征着蓬勃生命力的明亮绿色扑面而来。一株株长势旺盛的苗木,一个个辛勤劳动的背影,一片片生机盎然的绿色,让人感受到卢氏高质量脱贫摘帽的希望。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卢氏县立足绿水青山好空气的自然生态优势,围绕特色林果、中药材、食用菌、生态旅游等产业,将贫困群众融入扶贫基地、嵌入产业链,带动群众高位脱贫。目前,该县建成350个产业扶贫基地,每村都有2个以上扶贫基地,每户都有3个以上增收项目,贫困户年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因地制宜 长短结合

  特色产业全覆盖

  东明镇当家山核桃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共栽种核桃2000余亩,其中,2017年栽种的核桃已经挂果。记者在基地看到,一棵高约1米的小核桃树上结了近20个核桃,个头均匀、长势喜人。在基地放眼望去,绿油油的一片,核桃树苗整齐排列,套种的红薯、黑土豆等农作物和丹参、白芍等中药材长势茂盛。记者了解到,该基地种植的是豫西地区6个适生的核桃品种,产量高、皮薄,适宜后期加工,市场表现好、客户反映好,3年以后将进入盛果期,预计每亩产量可达300公斤。

  江渠村蔬菜产业就业基地位于东明镇的河川地带,一个个大棚整齐地坐落在道路两旁,大棚里的黄瓜、苦瓜等正待收获。冷藏室里,20多个装满苦瓜的蔬菜箱即将运往西安,工作人员正给蔬菜箱称重并计算发货数量。基地负责人蔡留社告诉记者,蔬菜大棚主要种植黄瓜、丝瓜、苦瓜和甜瓜等品种,每个棚年收益在2万元左右。目前,已经建成大棚80个,投入使用30个,基地全部建成后可带动160户贫困户脱贫,400余人就业。

  “按照因地制宜、长短结合,注重特色、规模发展的原则,东明镇大力发展‘果牧烟菌药菜’等绿色农业。”东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苏西场告诉记者,在长效产业方面,扶持贫困户发展连翘、核桃种植,人均1亩以上;在短效产业方面,扶持贫困户经营当年见效的中药材种植、蔬菜种植和养殖项目,实现每户贫困户都有3个以上产业覆盖。

  深化模式 扩大带贫

  贫困群众稳增收

  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是产业扶贫的关键。

  “我在这儿干活,一天最少可挣80元,还能就近照顾家里的病人。每天车接车送,中午还管一顿饭,很方便。”在东明镇当家山核桃科技扶贫示范基地,贫困户陈建军一边给核桃树浇水,一边告诉记者。据该基地技术员赵双奎介绍,截至6月底,已向陈建军支付工资近万元。像陈建军这样的贫困户,该基地共有32人,每人一年收入最高可达1.5万元。

  从卢氏县城出发,经过洛河大桥往南行进,走上黑了宿村边的盘山公路,就来到了望家山万亩果药产业扶贫基地。站在山顶,可以俯瞰卢氏县城。放眼基地,俨然一片绿色的海洋,远处是巍巍群山,近处是万亩果药,成片的连翘、花椒、核桃树苗在风中摇曳,几名群众正在为连翘和核桃树除草、松土。谁承想,这里曾经是一片只有刺槐和杂草的荒山。

  自2017年10月开始,文峪乡结合当地实际着力打造产业扶贫基地,在窑子沟、杨家场等6个村的荒山上栽植连翘1.17万亩、核桃3200亩、大樱桃2500亩、花椒1200亩,总面积1.86万亩。

  产业扶贫基地如何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文峪乡党委委员、乡人大主席韩良才告诉记者,基地主要有三种带贫模式:一是“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乡里把土地流转给造林公司或合作社,由公司负责管理,合作社负责组织群众、农户参与劳务,从中获得薪金和租金。二是“合作社+农户”模式。由合作社负责组织、引导、技术支持等,农户自行管理,获得收益。三是政府产业扶持资金的股金分红。基地1.17万亩连翘中,政府的产业扶持资金占股40%,全乡1182户3550人的贫困人口每人平均拥有3.2亩连翘,盛果期人均产值5000余元,这些分红收益将按照贫困人口比例分配到各村作为集体收入,通过设置公益岗位、支持双扶驿站、特困人口救助等方式确保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我们这个基地所有产业到盛果期时,产值将达到1.2亿元。”韩良才说,“我们还高标准规划实施了国土绿化,在该产业基地范围内的荒山上栽植油松、五角枫、桫椤、桧柏等,通过产业发展加速国土绿化,通过国土绿化促进产业发展,逐步推动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三产融合 完善机制

  脱贫摘帽有希望

  6月28日,天空下起小雨,记者在官道口绿色(有机)果业扶贫基地看到,今年春天栽种的秋月梨和优质苹果均长到一米多高,枝叶茂盛。一棵棵幼苗萌发出嫩绿的新芽,在雨水的浸润下,更显青翠欲滴。据了解,该基地辐射官道口镇的车岭、大岭、寨上、耿家庄等四个村,总面积3500亩,其中苹果2300亩、梨1200亩。

  “为了进一步带动周边果品产业的高效健康发展,经二仙坡公司与官道口镇政府协商,由公司在官道口镇流转土地,在基地全面推行绿色、有机果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实行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品牌化经营、融合化发展。”二仙坡官道口有机苹果基地负责人徐欣介绍,果品基地达产后,亩产优质苹果、梨4000公斤,年产苹果1120万公斤、梨400万公斤,年纯收入2900余万元,带动当地群众1000余人就业。

  雨后的豫西百草园,碧空如洗,游人如织。游客在此观美景、赏民俗,看特色民居、享农家美食,流连忘返。该景区集中草药种植、中医药养生体验、四季水果采摘、特色民俗游览于一体,规划面积3万亩,核心示范区占地面积1000亩。

  随着乡村游的兴起,以服务景区游客为主要功能的“农家乐”,在为游客提供吃、住、玩的同时也给村里带来了就业岗位。近年,官道口镇着力打造生态旅游基地,依托绿水青山和绿色有机产品吸引人流、资金流,第三产业发展风生水起。

  在做好第一产业和搞活第三产业的同时,卢氏县还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中药材精深加工等为重点,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开工建设三禾中药材精深加工产业园、核桃油深加工产业园和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圣玛斯、金海生物、润奇食品、浩洋服饰等纷纷入驻产业园区,新增就业岗位1600多个,产业带动就业、就业增收致富已初见成效。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