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
李强:扎实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 ...
刘国中: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大面积 ...
李强: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 ...
中央政治局委员 书记处书记 全国人大 ...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 ...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发展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全面小康 > 小康故事

奏响全面小康协奏曲——“八八战略”实施15周年系列综述·城乡协调篇

时间:2018-07-16 人阅读 评论
来源:浙商杂志

  2018年2月4日,立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正式发布,这一宏大战略,必将载入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的史册。

  历史总是由一个个瞬间组成,一路向前,又有迹可循。

  15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擘画“八八战略”时指出,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在习近平的设计主导下,浙江启动了影响深远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出台了《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城乡一体化的浙江探索,从此翻开了新的篇章。

  一枝一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着浙江城乡协调发展,2015年5月来浙考察时,要求浙江在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上,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

  历届省委不忘初心、接续奋斗,努力交出一份人民群众满意、经得起时代检验的答卷: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956元,连续33年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054∶1,为全国各省区最低。

  城市繁华、乡村美丽,浙江大地铺陈出一幅城乡携手前行、共创美好生活的动人画卷。

  “把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

  我省有条件、有必要、有责任抓好城乡统筹,逐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率先在全国走出一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子。

  ——习近平2004年2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究班上的发言

  家住农村、工作在市区,一趟公交接驳,自由往返城乡,嘉兴市民张垚琴觉得,这就是理想生活;

  秀洲区洪合镇的嘉兴图书馆分馆里坐满了读者,小镇居民邬荣君为能享受城市公共服务而舒心;

  嘉善陶庄镇汾南村,73岁老人李兰珍不为养老担忧,镇里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她提供送餐服务……

  “村里的日子跟城里一样好”,3个嘉兴人的生活图景,折射出城乡协调发展的深度。2017年,嘉兴城乡收入比继续保持全省最低,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典范。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城与乡,是一对极其重要、又极难处理的关系。

  进入新世纪,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迅猛发展,一些地方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加显露,成为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的一大掣肘。

  当时的浙江,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18年领跑全国,但不断缩小的城乡居民收入比,却在2002年前后又开始扩大。

  城乡关系,何去何从?

  在浙江各地调研时,习近平反复强调,“把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跳出‘三农’抓三农”“统筹城乡兴‘三农’”。

  一念起,万水千山。“八八战略”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揭开了浙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序幕。

  完善城乡规划,是这篇文章的序曲——

  浙江始终把统筹城乡规划,作为加快城乡一体化的首要任务来抓。

  省、市、县建立规划综合协调机构,编制出台《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和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专项规划;制定市、县域总体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调整村庄布局和规模,完善城乡交通道路、农村教育卫生等专项规划。

  增加农村投入,是城对乡的反哺——

  浙江坚持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乡村康庄”等十大工程,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探索“村企结对”,1.57万家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

  10余年来,浙江持续转变思维和工作方式,始终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党的十九大铺开了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而在迈向“两个高水平”之路上,浙江坚持城乡并重,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切实提高发展的协同性和整体性。

  当前,按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浙江正不断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加快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居民收入均衡化、产业发展融合化。

  “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双轮驱动”

  要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使之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互惠一体,形成双轮驱动。

  ——习近平2015年4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在浙江工作时,习近平常说:“如果我们不能尽快改变农村普遍存在的‘脏、乱、散、差’的状况,城市发展得越快、搞得越漂亮,城乡的反差就越大。”

  2003年6月,“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启动。这一历史性的创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从此改变了浙江乡村的命运。

  希望新村,是衢州衢江区双桥乡的一个移民村。曾经,这里“水浑浑路黄黄,进出全靠雨鞋蹚”;而今,村容整洁、环境舒适,村民感叹:“住在这里真好!”

  因为“千万工程”,1万多个浙江村庄,通过道路硬化、卫生改厕、河沟清淤、农房改造等,告别“脏、乱、散、差”,1000个中心村成了全面小康示范村。

  凡是为民造福的事,一定要千方百计办好。

  连续10多年,浙江每年选择一个典型县市,召开“千万工程”现场会推进工作。2010年,浙江又制定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把“千万工程”推向新的高潮。

  桐庐县江南镇环溪村风光迷人,游客络绎不绝。村委会主任周忠莲说,环溪村在开展“千万工程”基础上,不断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住建部评定的首批美丽宜居示范村。全村共有民宿55家。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推进万村景区化建设。为此,桐庐又将环溪等5个村联合起来,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从“千万工程”到美丽乡村、万村景区化,浙江不断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事业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

  2017年,全省农家乐经营农户达2.05万户,当年接待游客3.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1.6%,营业收入353.8亿元,比上年增长20.5%。

  又是一个值得定格的瞬间!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今年4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计划(2018—2022年)》,全面开启万家新型农业主体提升、万个景区村庄创建、万家文化礼堂引领、万村善治示范、万元农民收入新增等“五万工程”。

  以“五万工程”为基础,浙江全力实施“五大行动”,迈上了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乡村产业振兴行动,全面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乡村文化兴盛行动,全面塑造淳朴文明良好乡风;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提升行动,全面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富民惠民行动,全面促进全体农民共同富裕。它们指向的,是高质量的现代农业、美丽乡村、乡村生活,是特质发展的乡村,更是融合发展的城乡。

  在城乡一体化实践中,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要形成双轮驱动。

  确立“八八战略”时,习近平就强调,大力推进城市化战略,进一步增强城市的集聚、辐射和带动功能。2006年的全省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提出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城市化道路。

  围绕这一目标,10余年来,浙江始终在践行——率先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率先推进城乡居民户籍登记制度改革,深入实施“千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不断突破城乡二元结构藩篱,让城市带着乡村一起奔向“两个高水平”。

  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这个“火车头”。

  遵循这一指示,浙江加快推进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区的建设,到2022年四大都市区的经济总量将占全省的70%以上。

  同时,浙江以培育中小城市和中心镇为依托,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带动和促进农村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2015年,浙江又创造性提出建设特色小镇。特色小镇,以产业为依托,成为城乡融合新平台,彰显着“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的战略路径。

  如今,特色小镇已走向全国,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路上的靓丽风景。

  “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

  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我们应该把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特别是帮扶城乡困难群众放到更为突出的位置。

  ——摘自“之江新语”《把帮扶困难群众放到更突出位置》

  巍巍四明,群山欢腾。

  今年3月初,宁波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全体党员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总书记在信中勉励他们传承好红色基因,发挥好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乡亲们一道,再接再厉、苦干实干,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

  喜讯传来,浙江儿女备感振奋。

  “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承诺,也是浙江干部群众熟悉的叮咛。

  2003年1月,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承诺:“现代化建设不能留盲区死角,实现全面小康一个乡镇也不能掉队。”

  此后不久,省两会召开,习近平在参加温州代表团审议时说:“现在的贫困问题不是块状贫困,而是星星点点的点状贫困,这要求我们扶贫工作观念要明晰,定位要准确,要做到因地制宜‘真扶贫,扶真贫’。”

  为此,我省先后制定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文件,部署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山海协作、百亿帮扶致富建设等扶贫工程,还创立结对帮扶制度,从各个层次、角度推进扶贫,确保扶贫无死角、全覆盖。

  这是扶贫开发战略、路径、方式的重大变革,是对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农户的深切关怀。

  2015年,全省家庭年人均收入4600元以下绝对贫困现象全面消除,26个欠发达县一次性摘帽;2016年,全省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万元,达到10169元。

  武义县,曾因下山脱贫创下奇迹,如今又通过发展农村电商,实现农村经济的二次腾飞。

  桐琴镇上夫山村,从海拔800多米的高山搬来,只有348名村民。新的家园,就在凤凰山工业园旁,村民纷纷进厂务工,生活条件大大改善。随着电子商务崛起,上夫山村民又做起电商,为园区企业销售保温杯、沙滩椅等产品,去年人均收入超过两万元。

  看到电商发展的蓬勃态势,上夫山村腾出综合楼,出租给电商企业和经营户,年租金可达16万元,成功实现“摘帽”。眼下,筹资新盖的电子商务大楼又将投入使用,成为村集体经济的新增长点。

  数据显示,2017年底,全省建成农村电商服务点1.64万个、建制村覆盖率60%,农产品网络零售506.2亿元,增长27.8%。越来越多的乡村,因为一根网线,打破了城乡空间限制,分享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机遇。

  今年4月19日,我省又启动“千企结千村 消灭薄弱村”专项行动,继续向集体经济薄弱村宣战。

  这些年,浙江始终把全省财政支出增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加快社会保险制度城乡统筹,基本实现社会保障从制度全覆盖提升到人的全覆盖。

  “两个高水平”建设路上,浙江始终牢记嘱托,践行“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的诺言。

  “使城乡居民共享现代文明”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逐渐缩小城乡差别。

  ——习近平2004年3月在嘉兴调研时的讲话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人人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

  在浙江工作时,习近平曾反复强调,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使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共享现代文明。

  一场力度空前的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在城乡之间的鸿沟上,架设起一座座桥梁,让农民群体大步跨越、追赶时代。

  义乌人,以善于抓机遇著称。

  2003年,义乌与全省同步,作出推进城乡一体化决策,把全市800个行政村统筹规划为290个社区。

  紧接着,通过“强县扩权”改革,全面启动城市化进程:引导工商业主投资农业领域,设立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实施农业“强龙”工程;扩展中心城区面积,加快农村向社区、农民向市民、农业向企业转变。

  如今,义乌中心城区已扩大到100多平方公里,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功能不断升级,实现了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目标。

  2008年4月,省委、省政府部署,设立三大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并将嘉兴、义乌两地作为全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嘉兴市以优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为核心,以“两分两换”试点为突破口,全面统筹城乡发展,在全国引起关注。

  义乌市重点推进“土地承包权换保障、宅基地换住房”等改革项目,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极大转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

  一系列改革之举,促进城乡要素的优化配置,经济增长方式的加快转变,让财富源泉充分涌流。

  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我省更进一步、更快一步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持续发挥体制机制新优势,增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动能。

  改革的根本目的最终指向:让农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姚根土,德清的一位老农民。他的人生轨迹,刻画出这场巨大的时代变革,也印证着城乡协调发展的浙江探索。

  在灯塔村,姚根土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2013年初,县里的工作人员找到他,调查所有“农家资产”:林地、田地、宅基地和农房,包括村集体资产份额,并颁发了资产证明。

  这年9月,他被告知,全县开展户籍制度改革,已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之分。从此,他可享受与城里人同等的教育、就业、社保等权益,且依然有“农家资产”。

  几乎同时,在当地实施的农房集聚改造中,他从灯塔村搬到上柏鸿丰新村——一个现代化的新农村社区,出门就是菜场,百米外有医院。每月,他和妻子还能领到3000多元养老保险金。

  过上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助的生活,这是中国农民的千年梦想。如今,在德清,通过城乡一体化的不懈探索,30万农民已开始圆梦。

  缩小城乡差距,关键在于缩小城乡公共服务的差距。

  近年来,浙江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切实地惠及全省人民——

  高标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全省所有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评估;

  推进医学人才和城市医院“双下沉”,全省县域皆有名院、县级医院皆有专家;

  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社会保障基本实现由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转变……

  种种改变,正如“之江新语”《从“两种人”看“三农”问题》所描述的:“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共享现代文明。”

  后记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在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征程中,东海之滨的浙江,正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目标、更强的力度,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奋力走在乡村振兴前列,高水平谱写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篇章。

  2018年2月4日,立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正式发布,这一宏大战略,必将载入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的史册。

  历史总是由一个个瞬间组成,一路向前,又有迹可循。

  15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擘画“八八战略”时指出,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在习近平的设计主导下,浙江启动了影响深远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出台了《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城乡一体化的浙江探索,从此翻开了新的篇章。

  一枝一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着浙江城乡协调发展,2015年5月来浙考察时,要求浙江在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上,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

  历届省委不忘初心、接续奋斗,努力交出一份人民群众满意、经得起时代检验的答卷: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956元,连续33年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054∶1,为全国各省区最低。

  城市繁华、乡村美丽,浙江大地铺陈出一幅城乡携手前行、共创美好生活的动人画卷。

  “把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

  我省有条件、有必要、有责任抓好城乡统筹,逐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率先在全国走出一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子。

  ——习近平2004年2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究班上的发言

  家住农村、工作在市区,一趟公交接驳,自由往返城乡,嘉兴市民张垚琴觉得,这就是理想生活;

  秀洲区洪合镇的嘉兴图书馆分馆里坐满了读者,小镇居民邬荣君为能享受城市公共服务而舒心;

  嘉善陶庄镇汾南村,73岁老人李兰珍不为养老担忧,镇里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她提供送餐服务……

  “村里的日子跟城里一样好”,3个嘉兴人的生活图景,折射出城乡协调发展的深度。2017年,嘉兴城乡收入比继续保持全省最低,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典范。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城与乡,是一对极其重要、又极难处理的关系。

  进入新世纪,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迅猛发展,一些地方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更加显露,成为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的一大掣肘。

  当时的浙江,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18年领跑全国,但不断缩小的城乡居民收入比,却在2002年前后又开始扩大。

  城乡关系,何去何从?

  在浙江各地调研时,习近平反复强调,“把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跳出‘三农’抓三农”“统筹城乡兴‘三农’”。

  一念起,万水千山。“八八战略”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揭开了浙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序幕。

  完善城乡规划,是这篇文章的序曲——

  浙江始终把统筹城乡规划,作为加快城乡一体化的首要任务来抓。

  省、市、县建立规划综合协调机构,编制出台《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和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专项规划;制定市、县域总体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调整村庄布局和规模,完善城乡交通道路、农村教育卫生等专项规划。

  增加农村投入,是城对乡的反哺——

  浙江坚持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乡村康庄”等十大工程,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探索“村企结对”,1.57万家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

  10余年来,浙江持续转变思维和工作方式,始终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党的十九大铺开了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而在迈向“两个高水平”之路上,浙江坚持城乡并重,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切实提高发展的协同性和整体性。

  当前,按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浙江正不断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加快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居民收入均衡化、产业发展融合化。

  “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双轮驱动”

  要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使之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互惠一体,形成双轮驱动。

  ——习近平2015年4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在浙江工作时,习近平常说:“如果我们不能尽快改变农村普遍存在的‘脏、乱、散、差’的状况,城市发展得越快、搞得越漂亮,城乡的反差就越大。”

  2003年6月,“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启动。这一历史性的创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从此改变了浙江乡村的命运。

  希望新村,是衢州衢江区双桥乡的一个移民村。曾经,这里“水浑浑路黄黄,进出全靠雨鞋蹚”;而今,村容整洁、环境舒适,村民感叹:“住在这里真好!”

  因为“千万工程”,1万多个浙江村庄,通过道路硬化、卫生改厕、河沟清淤、农房改造等,告别“脏、乱、散、差”,1000个中心村成了全面小康示范村。

  凡是为民造福的事,一定要千方百计办好。

  连续10多年,浙江每年选择一个典型县市,召开“千万工程”现场会推进工作。2010年,浙江又制定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把“千万工程”推向新的高潮。

  桐庐县江南镇环溪村风光迷人,游客络绎不绝。村委会主任周忠莲说,环溪村在开展“千万工程”基础上,不断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住建部评定的首批美丽宜居示范村。全村共有民宿55家。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推进万村景区化建设。为此,桐庐又将环溪等5个村联合起来,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从“千万工程”到美丽乡村、万村景区化,浙江不断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事业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

  2017年,全省农家乐经营农户达2.05万户,当年接待游客3.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1.6%,营业收入353.8亿元,比上年增长20.5%。

  又是一个值得定格的瞬间!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今年4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计划(2018—2022年)》,全面开启万家新型农业主体提升、万个景区村庄创建、万家文化礼堂引领、万村善治示范、万元农民收入新增等“五万工程”。

  以“五万工程”为基础,浙江全力实施“五大行动”,迈上了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乡村产业振兴行动,全面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乡村文化兴盛行动,全面塑造淳朴文明良好乡风;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提升行动,全面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富民惠民行动,全面促进全体农民共同富裕。它们指向的,是高质量的现代农业、美丽乡村、乡村生活,是特质发展的乡村,更是融合发展的城乡。

  在城乡一体化实践中,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要形成双轮驱动。

  确立“八八战略”时,习近平就强调,大力推进城市化战略,进一步增强城市的集聚、辐射和带动功能。2006年的全省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提出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城市化道路。

  围绕这一目标,10余年来,浙江始终在践行——率先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率先推进城乡居民户籍登记制度改革,深入实施“千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不断突破城乡二元结构藩篱,让城市带着乡村一起奔向“两个高水平”。

  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这个“火车头”。

  遵循这一指示,浙江加快推进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区的建设,到2022年四大都市区的经济总量将占全省的70%以上。

  同时,浙江以培育中小城市和中心镇为依托,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带动和促进农村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2015年,浙江又创造性提出建设特色小镇。特色小镇,以产业为依托,成为城乡融合新平台,彰显着“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的战略路径。

  如今,特色小镇已走向全国,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路上的靓丽风景。

  “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

  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我们应该把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特别是帮扶城乡困难群众放到更为突出的位置。

  ——摘自“之江新语”《把帮扶困难群众放到更突出位置》

  巍巍四明,群山欢腾。

  今年3月初,宁波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全体党员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总书记在信中勉励他们传承好红色基因,发挥好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乡亲们一道,再接再厉、苦干实干,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

  喜讯传来,浙江儿女备感振奋。

  “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承诺,也是浙江干部群众熟悉的叮咛。

  2003年1月,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承诺:“现代化建设不能留盲区死角,实现全面小康一个乡镇也不能掉队。”

  此后不久,省两会召开,习近平在参加温州代表团审议时说:“现在的贫困问题不是块状贫困,而是星星点点的点状贫困,这要求我们扶贫工作观念要明晰,定位要准确,要做到因地制宜‘真扶贫,扶真贫’。”

  为此,我省先后制定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文件,部署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山海协作、百亿帮扶致富建设等扶贫工程,还创立结对帮扶制度,从各个层次、角度推进扶贫,确保扶贫无死角、全覆盖。

  这是扶贫开发战略、路径、方式的重大变革,是对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农户的深切关怀。

  2015年,全省家庭年人均收入4600元以下绝对贫困现象全面消除,26个欠发达县一次性摘帽;2016年,全省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万元,达到10169元。

  武义县,曾因下山脱贫创下奇迹,如今又通过发展农村电商,实现农村经济的二次腾飞。

  桐琴镇上夫山村,从海拔800多米的高山搬来,只有348名村民。新的家园,就在凤凰山工业园旁,村民纷纷进厂务工,生活条件大大改善。随着电子商务崛起,上夫山村民又做起电商,为园区企业销售保温杯、沙滩椅等产品,去年人均收入超过两万元。

  看到电商发展的蓬勃态势,上夫山村腾出综合楼,出租给电商企业和经营户,年租金可达16万元,成功实现“摘帽”。眼下,筹资新盖的电子商务大楼又将投入使用,成为村集体经济的新增长点。

  数据显示,2017年底,全省建成农村电商服务点1.64万个、建制村覆盖率60%,农产品网络零售506.2亿元,增长27.8%。越来越多的乡村,因为一根网线,打破了城乡空间限制,分享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机遇。

  今年4月19日,我省又启动“千企结千村 消灭薄弱村”专项行动,继续向集体经济薄弱村宣战。

  这些年,浙江始终把全省财政支出增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加快社会保险制度城乡统筹,基本实现社会保障从制度全覆盖提升到人的全覆盖。

  “两个高水平”建设路上,浙江始终牢记嘱托,践行“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的诺言。

  “使城乡居民共享现代文明”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逐渐缩小城乡差别。

  ——习近平2004年3月在嘉兴调研时的讲话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人人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

  在浙江工作时,习近平曾反复强调,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使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共享现代文明。

  一场力度空前的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在城乡之间的鸿沟上,架设起一座座桥梁,让农民群体大步跨越、追赶时代。

  义乌人,以善于抓机遇著称。

  2003年,义乌与全省同步,作出推进城乡一体化决策,把全市800个行政村统筹规划为290个社区。

  紧接着,通过“强县扩权”改革,全面启动城市化进程:引导工商业主投资农业领域,设立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实施农业“强龙”工程;扩展中心城区面积,加快农村向社区、农民向市民、农业向企业转变。

  如今,义乌中心城区已扩大到100多平方公里,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功能不断升级,实现了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目标。

  2008年4月,省委、省政府部署,设立三大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并将嘉兴、义乌两地作为全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嘉兴市以优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为核心,以“两分两换”试点为突破口,全面统筹城乡发展,在全国引起关注。

  义乌市重点推进“土地承包权换保障、宅基地换住房”等改革项目,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极大转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

  一系列改革之举,促进城乡要素的优化配置,经济增长方式的加快转变,让财富源泉充分涌流。

  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我省更进一步、更快一步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持续发挥体制机制新优势,增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动能。

  改革的根本目的最终指向:让农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姚根土,德清的一位老农民。他的人生轨迹,刻画出这场巨大的时代变革,也印证着城乡协调发展的浙江探索。

  在灯塔村,姚根土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2013年初,县里的工作人员找到他,调查所有“农家资产”:林地、田地、宅基地和农房,包括村集体资产份额,并颁发了资产证明。

  这年9月,他被告知,全县开展户籍制度改革,已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之分。从此,他可享受与城里人同等的教育、就业、社保等权益,且依然有“农家资产”。

  几乎同时,在当地实施的农房集聚改造中,他从灯塔村搬到上柏鸿丰新村——一个现代化的新农村社区,出门就是菜场,百米外有医院。每月,他和妻子还能领到3000多元养老保险金。

  过上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助的生活,这是中国农民的千年梦想。如今,在德清,通过城乡一体化的不懈探索,30万农民已开始圆梦。

  缩小城乡差距,关键在于缩小城乡公共服务的差距。

  近年来,浙江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切实地惠及全省人民——

  高标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全省所有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评估;

  推进医学人才和城市医院“双下沉”,全省县域皆有名院、县级医院皆有专家;

  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社会保障基本实现由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转变……

  种种改变,正如“之江新语”《从“两种人”看“三农”问题》所描述的:“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共享现代文明。”

  后记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在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征程中,东海之滨的浙江,正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目标、更强的力度,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奋力走在乡村振兴前列,高水平谱写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篇章。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