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看总书记关心的民生要事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 ...
李强:扎实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 ...
刘国中: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大面积 ...
李强: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 ...
中央政治局委员 书记处书记 全国人大 ...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全面小康 > 小康故事

奋力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蓝图变为现实

时间:2017-05-02 人阅读 评论
来源:《求是》

  ■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这一论断内涵十分丰富,深刻揭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揭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揭示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义务和使命担当。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砥砺前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已迈出铿锵步伐,取得显著成效。

  ■ 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上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些经验包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共同富裕,坚持以顶层设计为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框架,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这个坚强保证。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巨大成就的取得,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这鲜明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科学决策,人民主体地位和创造活力,日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

  ■ 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站在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门口。行百里者半九十。未来几年,是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我们要敢于迎接挑战,善于把握机遇,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在新起点上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3.jpg

  编者按: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上步履铿锵,取得了重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接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关键历史节点。我们组织这组笔谈,目的在于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坚定人们决胜全面小康的信心和决心,奋力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蓝图变为现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 孙业礼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这一论断内涵十分丰富,深刻揭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揭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揭示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义务和使命担当。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使命和责任担当。我们党从成立那天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就是要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国家强盛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9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把这一责任扛在肩上,前仆后继,奋斗牺牲,不断向着这个目标迈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按照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和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们这一代人担当的责任,就是要到2020年使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同时为到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基础。

  历史的发展,总有一些关键的时间节点。在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军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这一代人有幸来到了这一关键的时间节点上,伟大的目标已经触手可及,但尚需我们这一代人的关键一跃。这关键一跃就是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期待着我们,历史期待着我们,世界期待着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大幕已经拉开,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冲刺的艰巨任务落在我们肩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冲刺是咬紧牙关的时候,是屏息聚力的时候,是比拼意志的时候。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责任。领导干部要勇于担当,人民群众要增强主人翁意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拧成一股绳,以必胜的信心、昂扬的斗志、扎实的努力投身新的历史进军,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总是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团结带领人民为之奋斗。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这个目标在上世纪末如期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这个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根据形势变化,对这一目标又进行了充实和完善,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现在,这个时跨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历程到了需要一鼓作气向终点线冲刺的历史时刻,到了我们要向人民兑现承诺的关键时刻。

  党的十八大报告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明确提出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具体要求。党中央在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进一步明确了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新要求。实现这些目标,人民的生活水平和中国的综合国力就上了一个大台阶,党的执政基础就会更加巩固。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实现,而且必须全面实现,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不能到了时候我们说还实现不了,再干几年。也不能到了时候我们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生活在扶贫标准线以下。如果是那样,必然会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小康社会的满意度和国际社会对全面小康社会的认可度,也必然会影响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和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现阶段为之奋斗的战略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了,我们就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更加有利的条件,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才能顺利起步,顺利推进,并最终实现。古人说:“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但也面临艰巨任务,前进道路并不平坦,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挑战依然严峻复杂。如果应对不好,就会延误甚至中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对此,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聚精会神,顽强奋斗。

  过去,我们常常以为,一些矛盾和问题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老百姓收入少造成的。现在看来,不发展有不发展的问题,发展起来有发展起来的问题,而且并不比发展起来前少,甚至更多更复杂了。今后几年,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却扛不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知其事而不度其时则败。”正是为了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抵御前进中的风险、拓展发展的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发展实际,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出发,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形成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强调,今后五年党和国家各项任务,归结起来就是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部署、来落实、来推进。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树立攻坚克难的信心,凝聚推进事业的力量,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担当起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担当的责任。

  决胜全面小康已迈出铿锵步伐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 张占斌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每到一个重要时刻,都会提出激励士气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砥砺前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已迈出铿锵步伐,取得显著成效。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加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2012—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7.9%、7.8%、7.3%、6.9%和6.7%,经济增速名列世界前茅,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经济结构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较快增长,服务业占比显著上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广泛开展,创新对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重大科技创新、扩大对外开放、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问题逐步破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三年多来党中央统揽全局、狠抓落实,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2016年底,共完成97个重点改革任务,主要领域“四梁八柱”的改革主体框架已经基本确立。持续推进政府放管服改革,分9批取消下放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618项,着力减税降费,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激发市场活力。大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加快发展新经济,努力振兴实体经济。勇于亮剑,国有企业、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农地制度、教育体制、医药卫生体制、司法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等各项改革稳步推进,破解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问题取得重大进展。

  加强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制定、修订党的一系列规章、规定、办法和细则,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聚焦反对“四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强惩贪和巡视工作,强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提高依法治国水平。加快建立政府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进一步明确政府的责权边界。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强化产权保护和纠正冤假错案。努力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格局。

  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日益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目标,明确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路径选择,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力引领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与此同时,重视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注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国际传播、国家形象的塑造、国际话语权的提升,积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和高端智库建设,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强化新闻宣传和舆论工作,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文化自信更加坚定。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有效解决。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补齐民生短板。高度重视保持就业稳定,2016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314万人,连续4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社会保障继续完善,截至2016年底基本养老保险参保8.9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7.5亿人。持续推进教育改革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实施《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绩显著,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再减少1240万人,连续4年实现年度脱贫1200万人以上。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绿色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分别确立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文明法治建设和绿色发展的任务,进一步树立用生态文明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共识,建设美丽中国深入民心、深得民心。加快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逐步优化。加强能源资源节约集约利用,2016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大力提倡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鼓励发展公共交通和新能源汽车,河长制、国家公园等悄然来到我们身边。

  成就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何自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为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如期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并非顺水推舟,而是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和国内“三期叠加”的逆境下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值得认真总结。这些成就和成功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宗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求全党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发展理念,以创新发展为引领,以共享发展为目标,全面系统表达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的新认识新观点,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思想,为新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方向。

  坚持以顶层设计为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全局的、系统的、整体性的高度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才能有条不紊向前推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屋建瓴,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方案,涉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方方面面,突出凝聚全社会改革共识和合力、致力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突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突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突出对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作出积极回应,有力地引领改革向深度和广度推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了强大动力。

  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框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根据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作出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这个重大判断是近年来我们制定经济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新常态下,我国拥有诸多优势和有利条件,但面临的矛盾和风险也很多,需要爬坡过坎,经济工作的理念、思路、着力点等也要相应调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强调要引导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指明了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为解决我国经济面临的突出矛盾,特别是为解决重大结构性失衡问题,党中央作出了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决策,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治本良方。这是我们党从实际出发提出的引领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套政策框架,对指导经济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在这一工作原则和方法论指导下,党中央提出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方针,既敢于担当、锐意推进改革,又坚持底线思维、防患于未然;既认识到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长期存在的难题需要久久为功,又从不畏首畏尾,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实践证明,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完全正确的,是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辉煌成就的正确工作原则和科学方法论。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这个坚强保证。能否带领13亿多人民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能不能为发展航船定好向、掌好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推进党的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结合起来,实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并举、严格自律与严肃他律并举,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强化宗旨意识,坚持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显著成效,党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群众基础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力和战斗力不断提高,这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有力彰显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张 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重要历史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重大成就,有力地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巨大成就的取得,关键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最鲜明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科学决策。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不断提高党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进改革和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的最大政治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的推动下,党的核心作用不断增强,尤其是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的核心地位,为充分有效地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提供了更加坚强有力的保障。

  人民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惠及全体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无论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根本政治制度,还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都是以保障人民主体地位为核心的。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之所以能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持生机勃勃的发展活力,关键就在于毫不动摇地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带领全体人民坚定朝着共同富裕目标前进,用推动发展的实际行动赢得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日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党提出并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有利于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根本目的在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沛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一方面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让市场在所有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领域都充分发挥作用,让企业和个人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间去创造财富;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改革的深化日趋完善,为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道路,有力推动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党和政府拥有强大的集中决策、组织动员和统筹协调能力,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独有的最大限度整合社会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机制优势。凭借这一政治优势,我们党能够及时回应人民的强烈期盼,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使民生问题得到极大改善,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在新起点上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 唐洲雁

  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站在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门口。行百里者半九十。未来几年,是我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我们要敢于迎接挑战,善于把握机遇,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在新起点上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正确应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问题新挑战。从国际环境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新的发展动力,必将促进国际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世界经济在曲折中复苏、增长乏力,地区性的博弈更趋激烈,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依然较大,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国际风险和挑战不断加大。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逐步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和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但发展中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困难相互交织,带来了多重挑战。特别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金融风险有所积聚,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强化,这些因素影响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13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决不能退缩。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准确把握我国正处于“由大到强”历史跨越阶段的特点与规律,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率领全国各族人民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奋力向第一个百年目标迈进。

  以改革为动力破解发展中的难题。破解发展难题,必须发挥好改革的先导作用,着力推动有利于增添经济发展动力的改革、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改革、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的改革。要认识到,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自我革命的过程,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处理好各种复杂矛盾。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既要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破除利益固化藩篱,清除妨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更要注意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生态文明体制等多方面的改革,增强改革的整体性、协同性,努力让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让发展更有质量、治理更有水平、人民更有获得感。

  以新理念为引领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新发展理念是党中央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开出的“药方”。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未来发展,既要看速度、看增量,更要看质量、看效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创新发展,确立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夯实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坚实基础;必须坚持协调发展,处理好发展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着力补齐发展中的短板,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必须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真正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必须坚持开放发展,实施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必须坚持共享发展,始终如一地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通过加快形成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机制和环境,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确保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切实增强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带领人民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也是我们的最大光荣。人民的事业迫切需要党成为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增强领导发展的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根本在于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增强战略定力和发展动力,不断提升战略思维能力、统筹施策能力、抢抓机遇能力、依法执政能力和防范风险能力;关键在于提高各级干部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切实保证他们把主要精力转变到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上来;基础在于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基层干部领导发展的能力、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依法管理基层事务的能力,更好带领群众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