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从“小家”到“大国” 习近平引领
丁薛祥: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
李强:高质量做好支持"两重"建设各项 ...
刘国中到农业农村部调度部署“三夏” ...
李强在新疆调研时强调:彰显特色优势 ...
看总书记关心的民生要事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聚焦三农

供给侧改革大幕下的三农故事

时间:2016-12-27 人阅读 评论
来源:济南日报

3.jpg

  供给侧改革作为近几年的热门话题,并不只是一个离农民很远的“高大上新词”,它其实很接地气。而涉及到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例如农民通过升级种、养殖方式,提升农产品供应的质量和数量,就是供给侧改革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城市消费者享受了更高品质的农产品,而农民也实现了收入的可持续增长。

  如今,农村新一轮变革正悄然拉开大幕。在土地上“刨金”的农民正源源不断地从土地上获得回馈,也助推着农村之变。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民们正饱含期待,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在近日召开的2016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中央再一次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项改革自一年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后,此番再度重提,从“着力加强”到“深入推进”,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对于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潮中涉及面最重的农民群体,他们又有怎样的体验和感受?记者深入田间地头,走近农民群众,去仔细倾听他们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心声。

  粗放型种植让纸坊村樱桃难以为继

  纸坊村位于五峰山南麓,当记者走进五峰山时,看到一排排温室大棚整齐有序地排列在山腰上,远远望去,彼此相连,宛如一条白色长龙盘踞在山上。可谁曾想到,如今靠樱桃而远近闻名的纸坊村,多年前种植的樱桃竟是无人知、无人晓。

  “其实种植樱桃在纸坊村虽早有历史,但村民们的种植方法单一、品种少、规模小。再加上山势陡峭、山内无水等特殊自然条件,村内的二三十亩樱桃只能是粗放型管理。当时村民上山管理樱桃都是沿着沟,顺着羊肠小路往上‘爬’,上粪、施肥、浇水全是人力,除了扛就是挑,连个‘土牛子’都进不去。”李长春说,樱桃长势不好,也不好往外卖,碰上长得好的,想办法运出去了,在运输过程中磕磕碰碰也卖不了几个好价钱。

  在李长春看来,农产品滞销、农民收入低,这不仅与销售渠道不畅有关,更重要的是很多农产品无法满足生活水平提高后,市民对健康、绿色、安全、营养农业品的要求。所以,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口感,拓展农产品加工环节,就是他对供给侧改革的尝试。

  绿色标准化生产让纸坊村樱桃“活”起来

  李长春介绍,为了提高他们村的樱桃品质,他不仅到先进地区学习樱桃种植新技术,还向村里引进了“早大果”“拉宾斯”等大樱桃优质品种,并请来专家讲解剪枝等栽培技术。

  “大棚樱桃上市早、收入高,我们便投资建起冬暖式大棚,让村民在自家的山岭丘地上扩大樱桃种植面积,生产早春樱桃”,李长春说,如今,纸坊村种植大樱桃品种从最初的两三种扩大到二十多个品种,采摘期也由最初的3-5天延长到了40余天,成为省内成熟最早、口感最好的樱桃种植园。

  “我们在大樱桃种植区,还使用了沼渣和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作为基肥,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使大樱桃产量提高了15%左右。对大樱桃枝叶喷施沼液后,虫害的防治效果能达到90%以上。”李长春说,再加上山泉水灌溉、日照充足,通风条件好等得天独厚的条件,长出的樱桃果大、肉多、糖分含量高,果品口感好。

  “在大力推广大樱桃标准化栽培技术,指导村民生产有机‘大樱桃’的同时,去年,我们又引进了酿酒机器和技术,生产出“樱桃红”“樱桃白”酒,这两款酒今年将很快面向市场。”

  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如今的纸坊村大樱桃因其果大、甘甜享誉省内外,每年樱桃上市,客商云集,给当地村民带来许多的实惠。李长春坦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个大命题,但是对他们这样的种植户有很大的启发,那就是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盲目去种,而是要跟着市场走,市场最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

  走进天桥区大桥街道焦集村,映入人们眼帘的是排列整齐的冬暖大棚,村民们忙着把采摘的蔬菜搬上运输车,脸上掩藏不住增收致富的喜悦;宽敞整洁的水泥道路纵横交错,文化广场上男女老少欢歌笑语,整齐划一的白墙灰瓦上剪纸绘画妙然成趣,幸福院里的老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曾经是一个发展的“焦急”村,如今沐浴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春风后,已经逐渐转变成为远近闻名的“焦点”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认为就是要优化产品结构,把农业结构调好调顺调优,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谈起“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长清区五峰山纸坊村村民李长春感慨万千,正是因为其充分利用供给侧改革所带来的红利,让他从28年前一名打工者发展成为拥有一座占地近千亩的樱桃谷谷主。

  从成立纸坊大樱桃专业合作社到带领纸坊村村民脱贫致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李长春心中逐渐烙下深深的痕迹,也让昔日被认为是荒山丘陵的纸坊村,如今被改造成了“花果山”,漫山遍野的樱桃树、梨树、桃树等各类水果树随处可见,栽种有序。

  产业结构单一让焦集村很“焦急”

  据该村党支部书记杨远军介绍,焦集村有耕地面积1200亩,人口近800人。多年来,焦集村以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困难,虽有一定的蔬菜种植传统,但数量少,未形成产业规模,村民收入偏低,集体经济几乎“空壳”。“就像村名一样,群众想发展的心情十分‘焦急’!”杨远军这样形容几年前的焦集村。

  群众焦急,杨远军的压力更是不小。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认识到一味走传统农业的老路,村庄富不了,村民更富不了。

  “记得是2015年年底,一天,镇上组织召开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正是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第一次接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词”,杨远军说,也是从那时起,“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深烙在了他的心坎里。除了在新闻联播上看,杨远军还特意上网细细读了跟农业供给侧改革相关的内容,并请教了不少的专家、同行。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而我们村如果还是依靠传统农业产业的话,是无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那么就需要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优化农产品结构、扩大中高端农产品供给。”因此,经过反复的政策研究和学习,杨远军决定依托村民多年蔬菜种植经验的优良传统,将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产业作为壮大集体经济、引导群众发家致富的“金钥匙”。

  打造品牌农产品让焦集村不再“空壳”

  据了解,杨远军首先结合焦集村实际,建立了焦集绿色蔬菜种植基地,号召有种植经验的村民发展大棚种植。“当时,主要是想先探索实施‘合作社+园区+农户’的发展模式,把村民的积极性先调动起来,打破固有的种植模式”,杨远军介绍,他牵头成立了天桥区益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帮助菜农协调土地、办理贷款,并提供技术支持和设施配备等,进行标准化生产。

  “我们随后借鉴了蔬菜种植专业村庄的成功案例,发现蔬菜品质是蔬菜种植产业的生命力。所以,为保障蔬菜的绿色品质,我们合作社建立了严密的绿色蔬菜种植监控体系,让菜农严格按照绿色蔬菜操作规程进行种植,”他介绍,合作社还为每个蔬菜大棚建立了沼气池,蔬菜种植所需营养全部来自沼渣沼液,种植过程中严禁使用任何违禁药物和植物激素。

  杨远军介绍,目前,他们合作社成功注册了“焦集”牌蔬菜商标,白萝卜、芹菜、西红柿等七个蔬菜品种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有了品牌保障,销路自然畅通,与此同时,又成立了蔬菜营销服务部,探索电子销售、农超对接、农宅对接等销售方式,为拓展销售渠道、保障菜农利益上了‘双保险’,菜农没有了滞销和低价出售的后顾之忧,生产积极性逐步提高,村民的口袋慢慢地富起来。近几年,又有50名菜农加入到合作社进行蔬菜大棚种植,人均年收入可以达到8000元,是传统农业种植收入的2倍”。

  如今,焦集村拥有各类蔬菜大棚60多个,露天蔬菜种植面积200余亩,年产绿色蔬菜500万斤。2016年焦集村累计销售绿色蔬菜近500万斤,销售收入600余万元,实现利润近200万元,菜农人均收入18000元,村集体收入约15万元,一下摘掉了“空壳村”的帽子。

  “供给侧改革对我来说,主要是一个改变经营理念的问题。”长清区马套村村民李善平对记者表示,他们村就是通过利用自身环境优势,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深度挖掘长清“茶叶”经济,从而带动村民致富。

  条件差、底子薄村民收入勉强维持生计

  当记者走进长清区万德镇马套村时,村内不少游玩的市民正喝着亲手炒制的长清绿茶。李善平表示,自2015年该村成立旅游度假合作社以来,年均接待游客12万人次,年均营业收入360万元,核算到村民手中,年人均收入2.6万元,相比较原先依靠种植“看天吃饭”的时代,收入增幅高达13.8%。

  “截至目前,合作社工作人员62人,营业收入达200余万元”,李善平说:“之前,村子可不是现在这个样,由于我们村地处泰山脚下,与泰安市交界,距离市区较为偏远,交通不便,村民只能依靠种地、一些果树勉强维持生计。”

  自从去年从新闻里看到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这让他的心思开始活泛起来。“国家强调的农业供给侧改革,主要是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的过程。”李善平说出了他理解的农业供给侧改革。“结合我们的村的情况,就是打破过去依靠小规模的农业种植的经营理念,成立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以乡村旅游为主攻点,打造一条民宿风情线”,李善平说,“刚开始的时候,由于手里没几个钱,我们村党支部想要搞个合作社。说真的,我们真没想到这个合作社大有作为。”李善平说,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最终,村里包括他在内的30多户村民用闲置的房屋入股合作社,到了年底就领了第一笔分红。“城里人爱玩,也没见过这么好的山水,在来点咱北方少有的茶叶,你还能采,还能喝还能吃的,他们(城里人)甭提多高兴了。”由“量”向“质”转变村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李善平介绍,村里成立旅游合作社只是一个方面,为了吸引更多的市民前来游玩,还需要有特色农产品为支撑,因此,他又把目光放在了茶叶上,村子也因此引来了不少旅游者,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的乡村旅游,在我市起步相对较晚,但内容丰富,其中涉及到了民宿、采摘、垂钓、采茶等活动。”他认为,“人无我有”是经济发展的一大“法宝”,作为农家乐、乡村旅游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做好自身特色,让游客玩得好、玩那些从未玩过的项目才是乡村旅游生存的“生命线”。

  据了解,自从村里有了“旅游+茶叶”的项目,村民的收入也在逐渐提高,一时之间,“一亩茶十亩园,每天都到茶园去捡钱,一个芽头3毛钱”、“一年种两年采,三年收回成本来”、“家有二亩园,年收三万元”等顺口溜被村民口口相传。

  采访中,不少村民向记者表示,“改种茶叶之后,我们的收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亩茶十亩田,一点都不假。”说起种茶增收,茶农兰俊忠深有体会,去年他种植的20亩茶园纯收入达20多万元,今年茶园收入又再创新高。

  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李善平说道,“因此,我们只有把‘质’提高了,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村民的生活才能越来越好。

  民以食为天,“食”大都出自农村,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农村产业是国家经济正常运转的重要“发动机”,也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产业。农业多种形式在脱贫工作中发挥了无可取代的作用。刚刚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农业产业改革要加大扶贫力度,争取早日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不让一个兄弟姐妹在共奔小康的事业中掉队。

  丰富经营形式让村民腰杆子直起来

  济阳县扶贫办副主任刘增恭告诉记者,积极发展农业多种经营形式是乡镇脱贫主战场的“第一战术”。

  该县太平镇小栏村是著名的省定贫困村,在第一书记到任之前,该村一直存在“看天吃饭”的状态。现年47岁的该村村民吴海善回忆起往昔仍然不胜感慨。“之前太穷了,吃饭要算计着吃,地里种的粮食也只能勉强维持生活。”吴海善说,之前村里生活也不好,年青一代都出去打工,村里成了空壳村,当时的日子“让人看不到希望”。

  当脱贫攻坚战役的冲锋号吹响后,许多政策都在向扶贫倾斜。小额扶贫贷款,是扶贫政策中帮助贫困户战胜贫困的又一“利刃”。吴海善就是受益的贫困户之一。他贷款承包流转的土地,盖起了9个瓜菜大棚,占地27亩。今年是头一年,年收入就达到10万元。“以后还能好点,今年还包括成本。以前我就干过大棚,当时规模小,只有一个,又因为交通不便,瓜菜运不出去。一气之下我就出去打了一年工,后来生了两三年病,脑血栓,就回家了。现在又干回老本行了,但生活比以前好太多了。”大棚种植西瓜、菜椒、甜瓜等,吴海善笑着告诉记者,现在信息高度发达,他可以“什么好卖种什么”,不用担心像以前一样卖不出去瓜菜了。“生活好了,身体也恢复了,基本的农活我现在都能干了。”吴海善的语气透露着又能做一个农民的自豪感。

  遵循市场规律给村民脱贫带来希望

  “俺现在的工作很充实,每天种种菜、侍弄侍弄地,还能喂喂鸡,捡捡鸡蛋。”吴海善说,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全靠党的好政策。“党的扶贫政策好,贫困户脱贫有希望。之前我们哪敢想小额贷款的事儿,现在虽然有贷款,但是压力也不大,脱贫希望近在眼前。”

  在听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吴海善兴奋地说:“这次会议上提到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农业扶贫的力度,我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他表示,农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扶贫工作也带来了希望。

  “这项改革,可以指导我们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控生产,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才是脱贫的风向标”,吴海善说,“贷款种地脱贫,就要仔细研究国家政策,才能做好生产。供给侧改革对俺来说,主要是一个改变经营理念的问题。不根据市场,盲目种地,只能是‘白忙活’,脱贫工作也做不好。你种的粮食蔬菜质量再好,人家不需要就卖不动,肯定无法持续下去,通过网络信息,掌握市场规律,才能做好脱贫工作。党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12月21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文涛在视察我市脱贫攻坚工作中指出,要按照“军令状”要求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要探索乡村旅游、“保护价”收购贫困户农产品、鼓励银行发放小额贷款等多种形式保障扶贫效果。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之后,我市脱贫攻坚工作又将走向一个新阶段。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