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2025年7月25日 星期五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1. 1
  2. 2
  3. 3
  4. 4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刘振伟:认真贯彻实施农村集体经
习近平总书记两会金句:不断开创经济 ...
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发 ...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5年中国经济 ...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各地发展 > 村镇信息

探索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多元路径

时间:2025-06-12 9873人阅读 0评论
来源:经济日报

2.jpg

   县域沟通条块、连接城乡,既是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与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支点,又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培育壮大县域经济,是扩大国内需求、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举措。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并对“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作出重要部署。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已经成为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区域经济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任务。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基础载体。通过打通城乡循环、激活内需潜力,县域经济能够深度嵌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成为稳底盘、促循环、防风险的重要支撑。一方面,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能有效促进城乡要素顺畅流动。县域是城乡生产要素流动的重要枢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能为城市工业生产提供原材料和基础产品,承接城市的产业转移和技术辐射。全国2800多个县域能够构建起庞大的网络体系,为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在城乡之间实现高效循环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能为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提供重要保障。无论是县域丰富的资源储备,还是特色产业集群,都能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支撑。特别是县域产业集群可以通过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调整优化,有效应对风险。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为推动新型城镇化打造关键引擎。县域经济以县城为枢纽、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既能将城市的资本、技术、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转化为乡村发展动能,又能通过用好乡村土地、生态、文化等资源为城市发展提供支撑。当前,我国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中后期向成熟期过渡的关键阶段,既需要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又需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特别是分类引导小城镇发展,能够有效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整体上大幅提高县域承载能力,为科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更广阔空间。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为实现共同富裕探索重要路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能产生独特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农业转移人口高质量充分就业、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等方面发挥作用。一方面,县域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及乡村旅游等富民产业,能够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能够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通过县域内产业发展带动相关服务业发展,能够拓宽农民的增收途径。另一方面,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使得县域具备更强的资源调配能力,进而确保各项政策精准落地,进一步发挥县域在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受制于资源禀赋、基础设施、人才储备、技术条件等多重因素,县域经济发展普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同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对此,需加快补齐发展短板,着力培育新增长点,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一是发展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县域富民产业,不仅能有效提升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承载能力,而且对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增收、进一步挖掘经营增收和务工增收潜力都有重要意义。总体来看,必须充分认识我国县域数量多、县情差异大的实际情况,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比较优势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制度创新为保障,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具体而言,需深度挖掘县域特色,综合考虑现有资源禀赋,依靠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促进人才、技术、资本等优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着力培育具有区域辨识度和市场竞争力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二是坚持数字经济赋能。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入发展,数字技术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我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突出优势,既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又促进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在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各环节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因地因时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同时,需从完善县域数字基础设施入手,立足数据要素流动的高效率、低耗费特征,有效促进县域对接、承接城市数字产业转移;发展多样化数字服务,促进县域形成更多智慧化生产生活场景,拓展发展空间。

  三是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效能。科技创新是激活县域经济内生动力的重要手段,提升县域科技创新能力是健全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关键环节。一方面,建设县级创新创业平台。不同地区的县域可根据产业与创新需求,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打造创新创业平台,吸引和汇聚人才,因地制宜推进技术攻关。另一方面,促进科技成果入县转化。建设示范县、示范镇,鼓励相关实验室在县乡设点,围绕县域特色产业实施重点研发项目,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难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四是重视优势互补、深化开放合作。推动县域协同发展是提升区域经济对外开放能级的重要抓手。促进县域与周边地区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既要加强区域联动与城乡联通,积极建设区域基础设施,缩短县域之间的时空距离,又要建立县域间产业协作机制,带动县域产业协同发展。促进陆海联动,加强内陆与沿海的交通、物流、产业合作,强化“枢纽对枢纽”开放功能,并使县域经济更好融入全球贸易网络,实现更大范围、更宽视野的资源共享。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0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6号隆宝宸商务大厦2层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