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2025年7月25日 星期五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1. 1
  2. 2
  3. 3
  4. 4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刘振伟:认真贯彻实施农村集体经
习近平总书记两会金句:不断开创经济 ...
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发 ...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5年中国经济 ...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各地发展 > 村镇信息

构建深耕“三农”的普惠金融体系

时间:2025-05-07 9905人阅读 0评论
来源:光明日报

2.jpg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新时代的金融工作必须站稳人民立场,系统聚焦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推进普惠金融深耕“三农”,更好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一是加快完善扎根“三农”的金融供给体系。新时代的金融供给应更加适应农业农村的现实需要,切实满足“三农”事业发展的各项需求。首先,探索错位发展新路径。政策性金融机构聚焦服务国家战略,专注服务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利润低的领域;大型商业银行充分发挥规模效应,依靠资金、渠道、技术优势,加快服务下沉;中小金融机构强化支农支小定位,利用其深耕当地的优势,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其次,营造优势互补新生态。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贷款期限优势与商业银行的渠道、产品、技术优势相结合,在农产品稳产保供、乡村产业兴旺、乡村建设行动等重点领域能够持续拓展互利合作空间;大型商业银行将产品优势与中小银行地缘、人缘优势互补,能够协同满足重点群体的多元需求,支持中小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中小微企业等重要主体发展壮大。最后,打造合力惠农新业态。充分利用股票、债券、期货、基金等非信贷产品,引导涉农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发行农业农村领域专项债券,推动农产品期货研发上市,发展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和农村振兴基金等,多渠道保障农业农村资金需求。

  二是持续创新亲农便农的服务模式。党领导下的金融事业,归根到底要造福人民,新时代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应当以实现好、维护好农民根本利益为基本遵循,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引领农民农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迈进。打造各展所长的协作式金融服务。加强银政合作,推进重点领域、重要群体相关信息共享,充分对接各地政策部署、工作规划、配套资源;加强银保担合作,建立相关风险分担补偿机制,扩大涉农信贷服务范围和规模;加强银企合作,有针对性地配套金融服务,支持各类农村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构建共生共荣的圈链式金融服务。聚焦农村产业规划,创新贯通农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以产业链龙头企业为核心信用主体,探索发展供应链金融,推进产业链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有机衔接,全方位助力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推进便农惠农的融入式金融服务。依托金融服务点,提供政务、民生服务,主动融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把兼具安全性、收益性、普惠性的金融服务送到千村万户、田间地头。

  三是不断丰富强农兴农的产品体系。聚焦民生重点领域,不断开发丰富多样的金融产品,提高金融服务的普惠性。新时代农村金融工作需协同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新型城镇化和农村绿色低碳发展,因地制宜打造兴产业、富农民、美农村的金融产品,持续增强服务的多样性、普惠性、可及性,全力满足广大农民多层次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紧紧抓住产业振兴这一关键,围绕农村产业兴旺,满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交易市场、农业产业链升级、涉农产业融合发展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针对性创新农机具抵押贷款、农业保险保单质押贷款、农业供应链融资、农业生产托管贷等金融产品,助力乡村产业现代化。牢牢兜住民生这一底线,围绕城乡融合,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化、多元化、体系化金融产品,着力满足新市民在教育、就业、创业、住房、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聚焦解决农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助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围绕生态宜居,加强对农业生产绿色转型、农业生态保护与修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重大工程的支持,创新推出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绿色租赁等绿色金融产品,助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四是大力发展精准助农的金融科技。应牢牢把握数智化发展大势,贯彻支农、带农、惠农、利农的理念,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赋能效应。首先,科技赋能拓展覆盖广度。积极搭建和推广智慧农业、智慧生活、智慧公共民生等“三农”特色场景,为农村居民提供智能化生产管理、便捷化消费结算、线上缴费支付等服务,深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场景服务模式,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和便利性。其次,数字融合提升服务深度。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工商、税务、司法等多维数据整合共享,推动涉农底层资产数字化、透明化,开展数据资产增信,破解农村经营主体缺信息、缺信用、缺抵押等融资难题。最后,算法驱动优化支持精度。挖掘与土地确权、集体经济、特色产业等相关的“三农”大数据,利用算法驱动进行精准适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匹配贴近各类农村主体在贷款额度、利率、期限方面的金融需求,有效管控金融风险。

  五是切实筑牢稳健可靠的风控防线。防范化解农村金融风险,事关国家金融安全、乡村振兴事业和农民财产安全,必须不断深化对农村金融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坚持统筹业务发展和风险防控。构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信用风险识别、预警、管控和处置制度,强化业务全流程风险管控,常态化开展授信风险排查。推进重点领域金融风险有效防控,准确把握涉农产业周期性规律和重点区域风险特征,根据各类主体特征和区域实际制定差异化策略,明确各环节风险点,切实防控区域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教育监督管理,提高领导干部的金融工作能力。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0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6号隆宝宸商务大厦2层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