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2025年7月5日 星期六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1. 1
  2. 2
  3. 3
  4. 4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习近平总书记两会金句:不断开创
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发 ...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5年中国经济 ...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李强: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各地发展 > 村镇信息

党建引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现实意义及实践进路

时间:2025-03-24 9872人阅读 0评论
来源:光明日报

3.jpg

   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带领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不仅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也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生动体现,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时代彰显。

  党建引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现实意义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致贫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战斗堡垒。党建引领可以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的监测和帮扶,及时发现和解决返贫风险,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通过发挥党组织在政策宣传、组织协调、监督落实等方面的作用,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转变,从而提高政策执行的效率和效果。同时引领广大农民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共同实现农村的繁荣富裕。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筑牢和谐稳定社会基石。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领导核心功能,凭借其广泛的组织动员能力,培养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服务组织,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投身乡村治理,切实发挥农民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从而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乡村治理崭新格局,切实增强乡村治理的社会协同效应。同时,党建引领还能深度促进乡村法治建设。通过强化乡村法治宣传教育,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在农村社会全力维护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营造优良的社会环境,提供坚实的社会秩序保障。通过党组织的领导和协调,更好地整合各方资源,形成乡村治理的合力,提高乡村治理的水平和效果。

  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夯实农村可持续发展根基。农村基层党组织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民教育与培训活动,为农民提供精准的农业技术指导和实用的创业培训,助力农民熟练掌握新的生产技能与经营管理知识,全面提升农民的专业素养与创业能力,进一步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不断增强农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与可持续性。通过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典型模范,激发广大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借助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提升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与工作能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此引导并激励农民群众踊跃投身农村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伟大事业。更好地发挥党组织在教育和引导农民群众方面的优势,提高农民的思想认识和综合素质,增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和信心。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筑牢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农村集体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双重属性,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共同富裕的物质根基。党建引领能够激活制度潜能,为集体经济赋能。基层党组织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通过领办合作社等方式,整合土地资源、盘活闲置资产,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变革,构建稳固的集体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党建引领能够驱动科技助力,为集体经济增效。依托“党建+科技”平台,基层党组织发挥组织协调优势,引入科研机构协同发力,加速现代农业技术落地应用,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强产业竞争力。党建引领能够保障分配公平,为集体经济固基。基层党组织构建公开透明、科学合理的收益分配体系,确保集体收益优先用于农村公共服务与民生保障,同时精准依股分红,维护农民财产权益,激发共建热情,推动形成“共建共享”的良性循环,为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

  党建引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践进路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共同富裕的组织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持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是选优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选拔政治素质过硬、致富能力强、群众威信高、作风正派的优秀人才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加大对村党组织书记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其领导能力和治理水平。二是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注重从农村青年、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人员中发展党员,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党员队伍质量。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三是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灵活设置农村基层党组织,推动党组织向农村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产业链等延伸,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四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建设。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议事决策、组织生活、党员管理等制度,规范党组织的运行机制,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要通过党建引领,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一是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对农村集体土地、林地、荒地、水面等资源进行清查登记,合理开发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益。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合作等方式,将分散的土地资源集中起来,实现规模化经营。二是发展特色产业。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引导和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特色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三是创新集体经济实现形式。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股份合作、联合经营、混合所有制等多种形式,与其他经济主体开展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探索建立农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机制,让农民共享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果。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首先,促进城乡要素合理流动是基础。要建立健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体制机制,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让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顺畅流向农村。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村的发展条件和吸引力,还能为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城市资本和先进技术向农村产业渗透,特别是在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等新兴领域,通过技术创新有效提升农村产业的附加值。其次,推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是关键。加强城乡产业规划的精准衔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同时,鼓励城市企业到农村投资兴业,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通过打造城乡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新模式,实现城乡经济的良性互动,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最后,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是保障。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保障差距,让农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通过党建引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一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二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挖掘农村历史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农民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三是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鼓励和支持农民自发组织文艺表演、体育比赛等文化活动,提高农民的文化参与度和文化获得感。

  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要通过党建引领,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一是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加强对农村水、土、气等生态环境的监测和治理,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二是推进农村绿色发展。鼓励和支持农村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绿色产业,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引导农民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三是加强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开展生态文化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化素养。加强农村生态文化设施建设,打造生态文化景观,营造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0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6号隆宝宸商务大厦2层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