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2025年7月5日 星期六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1. 1
  2. 2
  3. 3
  4. 4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发 ...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5年中国经济 ...
习近平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 ...
李强: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 ...
从“小家”到“大国” 习近平引领家庭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各地发展 > 村镇信息

系统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时间:2025-02-21 9694人阅读 0评论
来源:学习时报

1.jpg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2025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凸显了对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高度重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项关乎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石,是应对全球经济、产业、投资、贸易、供应链格局深刻调整的关键举措。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要性

  纵观全球产业发展大势,我国诸多重要产业已在规模上实现了对发达国家的追赶甚至超越,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一方面,建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我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各类工业链条,完善的工业体系提高了产品从开发到市场的速度和效率,有利于保持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性,有利于生产质优价廉的产品,进而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各类产业融入全球供应链,与世界经济连接紧密,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我国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高技术产业出口额快速增长,已位居世界第一。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基础设施规模居世界前列。我国不仅在轻工、纺织等传统工业部门拥有较强的竞争力,在部分重大装备、消费类及高新技术类产品上也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涌现了一批具有较强质量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和引领行业发展的制造业企业。此外,创新与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我国已经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研发人员总量稳居世界首位,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居世界第二位。基础研究能力、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中高技术产业不断得到发展,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

  但也要看到,在质量、效率、竞争力、创新、品牌、前沿技术等方面,我国产业尚需完成对发达经济体的“二次追赶”,并积极稳妥应对各类风险与挑战。当前,我国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一是结构不优,多数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附加值不高。特别是设计、研发、精密加工、营销、品牌等价值链高端环节主要由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主导,利润主要来源于低附加值价值链环节。二是效率不高,多数产业总体生产率水平落后于发达经济体,资源配置效率不高,部分传统重化工业以及新兴产业投资效率持续下降。三是创新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创新激励机制不健全,创新链不完整,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严重不足,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四是根基不牢,一些尖端技术、核心零部件制造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核心技术存在被“卡脖子”的风险。五是环保压力大,随着能源资源刚性需求持续上升,生态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剧。六是供应链存在风险,如粮食、能源等重要产业链供应链的可靠性、安全性需要增强。

  当前,我国产业发展已进入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未来,全球经济发展格局将发生重大调整,全球经济秩序进入重大变革期,全球科技创新将有重大突破,国际分工和产业布局面临重大变化,国际间的产业、科技、供应链、模式竞争更趋激烈。面对短期性问题与长期性问题叠加、国内因素与国外因素交织、不确定性增加等重大挑战,需找准痛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丰富内涵和鲜明特征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集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于一体,具有体系完整、结构优化、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空间布局合理、治理高效、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大中小企业共生、安全充分保障、绿色低碳、开放包容、供需匹配、持续动态演进等特征。它是对传统产业体系的全方位变革,符合产业发展的总体性、趋势性要求,具有鲜明时代特征。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握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推动产业、科技、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加快重点领域原创性技术研发攻关,以颠覆性技术突破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以技术突破支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促进高新技术应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点任务

  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其“四梁八柱”,需总体设计、系统推进。

  建设现代化农业。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引领,加快以种业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创新,推进重大农业科技突破。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生态循环农业和农业工厂等农业新业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全环节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建设现代化工业。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全方位推进制造业质量变革和价值链提升,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水平,扩大中高端产品供给。推动基础研究、基础产品、基础技术、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软件等自主化发展,统筹关键技术研发、产品设计、专用材料开发、先进工艺开发应用、公共试验平台建设、批量生产、示范推广等领域的建设与发展。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打造现代制造体系。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部署未来产业。紧盯全球新兴产业的制高点,推进新一代信息网络、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海洋装备、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国际化、协同化发展。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实施“人工智能+”战略。超前部署量子科技、未来智能、未来制造、未来网络、未来显示、未来能源等未来产业,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

  建设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体系化、精细化、标准化、平台化、融合化发展。优化生活性服务业,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多样化、规范化、品质化发展。提升公共服务业普惠化水平,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支持中小服务企业发展。重视农村服务业发展。

  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构建“系统完备、结构合理、安全可靠、便捷高效、智能绿色、互联互通、普惠民生、国际竞争力强”的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现代、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新型能源基础设施体系,推进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骨干输排水通道建设。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和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构建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推进产业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发展。统筹发展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绿色制造、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供应链等,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工业、交通、建筑等节能降碳,发展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改造,提升绿色低碳技术、产品、服务供给能力。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短板补链、优势延链、传统升链、新兴建链。推动各产业有序链接、高效畅通。推动上下游企业联动发展、协同发力。构建以核心企业主导、相关企业配套的供应链体系。优化生产力布局,推动重点产业在国内外有序转移。支持企业深度参与全球分工合作,促进内外产业深度融合。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一体推动基础研究、重点研发、成果转化、技术创新、平台载体、人才保障、金融支撑实现有效贯通,构建有利于传统产业升级、新兴支柱产业集群发展、产业竞争力提升、经营主体合作共赢、供需良性互动的现代化产业发展生态。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0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76号隆宝宸商务大厦2层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