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习近平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
汪洋:法治护航粮食安全 ...
推动东北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 ...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2023年8月3 ...
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 ...
习近平总书记谈“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 ...
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各地发展 > 村镇信息

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时间:2023-09-11 人阅读 评论
来源:中工网

4.jpg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必须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不断实现经济发展的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中推动高质量发展,有效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积累起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凝聚起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一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为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我们党带领人民积极识变应变求变,以科技创新不断开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激活全社会财富积累的内生动力,以着力民生福祉实现美好生活的普惠共享。

 

  优化科技创新的资源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科技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以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离不开科技这一“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支撑。这就要求在高质量发展中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提高全域科技创新水平,把握科技主动权,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全面提升高质量发展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作为做大共同富裕财富蛋糕的主体,人才是推动生产力发展、实现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构建多行业、多领域、多层次的人才支撑体系,是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的关键,更是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扎实推进创新创业创造,牢固树立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思想,依靠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优势加强资源整合和协同攻关,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为经济转型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不竭动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模式不断深化;以科技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激发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新动能。

 

  强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在共同富裕的目标引导下推进科技创新,应在各领域积极培育高精尖特企业,打造更多“隐形冠军”,形成科技创新体集群;强化科技创新对产业经济体系的关键支撑作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共同富裕的产业新优势。以科技创新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走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不断增强农村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平衡城市与乡村发展的差距;以科技创新开拓就业新形态,拓宽不同群体参与发展、共享成果的渠道和路径,缩小收入差距;以科技创新优化基础设施的区域布局,兼顾东西部地区共享医疗资源、教育资源、就业资源等方面的福利,缩小区域差距。

 

  深化普惠型民生科技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应全力攻坚关系国计民生重要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使科技创新为人民生命健康、交通出行、住房医疗、上学就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基础性、普惠性需求提供系统化科技解决方案,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将“科技创富”与“科技共富”相结合,按照共同创造、共同分享、共同受益的路径,通过产业包容性、区域包容性和社会包容性,全面提升全体人民的生活品质;完善科研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打通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产品和服务开发的通道,切实提升科技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应用水平;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保障创新主体的多样性、创新过程的广泛性以及创新成果的包容性,兼顾科技创新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能,为实现共同富裕激发新活力。

 

  二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必须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大力培育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在优化产业结构的过程中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在广东考察时指出,“从大国到强国,实体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实体经济是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吸纳就业的“蓄水池”,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坚实根基。坚持以实体经济为立足点,要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拓新域,做大、做强、做优“蛋糕”。畅通对实体经济的政策扶持力度,以资金投入、税收减免等方式降低实体经济生产成本等来增加利润总额,强化财富积累能力;坚持“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并举,通过新旧动能转换升级提升实体经济自身竞争优势,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使“老字号”焕新生、“新字号”动力强、“绿字号”发展快、“民字号”广覆盖,发挥实体经济在创造就业岗位上的优势利导作用,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通过推进新型工业化,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强化能源和重要战略性资源保障能力,打好产业基础能力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数字经济既能促进持续性、均衡性增长,又能助推共享式、普惠式发展,是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必须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战略机遇,通过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水平,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畅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渠道,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深入推进“东数西算”工程等战略布局,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推动不同要素进行创新重组并进行赋能,进而产生普惠性红利,助推共同富裕的实现。

 

  三

 

  协调发展蕴含着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能,是新发展阶段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随着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我国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必须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增强城乡要素有序流动活力,对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挥着“稳底板”的作用。应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径”中做好“三农”工作,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通过“筑巢引凤”吸引外部人才下乡,“引凤归巢”吸引劳动力回流。通过产业提质增效推动乡村高附加值农业、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的联动发展。提高农村聚合资源要素的内生发展能力,改变资源要素从农村单向流出的局面,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双向流动,实现工农互惠与城乡融合。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探索结对帮扶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推进、多管齐下,打破地域限制促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区域互联互通;抓住东部地区产业升级、“腾笼换鸟”的契机,促进东西部生产要素区域间利用效率和自由流动度,优化区域间人才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坚持宜山则山、宜水则水、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原则,探索各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为区域间的协调合作和优势互补夯实基础。以都市圈、城市群为重点增长极,强化先富带后富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探索“输血+造血”有机结合的结对帮扶“新路子”进行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必须将基层治理作为重要着力点,在不断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中将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真正落到实处。

 

  系统谋划和统筹推动实现共同富裕,需要进一步发挥基层党建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实现共同富裕为工作落脚点,把党建引领贯穿基层社会治理各环节全过程。党建下沉一线才能直面基层痛点,应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加强党全面领导共同富裕的制度建设,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通过选贤任能锻造能力突出、敢于担当的干部队伍,激发党员干部公共服务内生动力。培育多元治理主体,树立正确的治理理念,凝聚全民参与共同富裕的社会共识和情感基础。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问计于民、向人民学习,将共同富裕的愿景扎根在基层群众中;准确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强化问题意识,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全面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把各类风险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积极培育壮大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中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构筑和谐的社会环境。发挥好科技与数字赋能作用,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基层治理效能直接关涉人民群众的民生福祉,关涉共同富裕的政策和措施。应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工程,有效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的关键性问题,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努力为人民群众装满“米袋子”、充实“菜篮子”。党员领导干部应走出办公室,深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开展调查研究,回应“槽点”、纾解“痛点”、打通“堵点”,用心用情用力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切实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