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看总书记关心的民生要事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 ...
李强:扎实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 ...
刘国中: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大面积 ...
李强: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 ...
中央政治局委员 书记处书记 全国人大 ...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各地发展 > 村镇信息

以“在地村镇化”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19-10-08 人阅读 评论
来源:经济日报

12.jpg

  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久前,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发布通知,批准298个镇(乡)开展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在田园东方创始人兼CEO张诚看来,从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到乡村振兴,再到农业产业强镇,背后的底层逻辑都是要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平稳实现产业和人口的重构,使一大批产业和人口能够实现在村镇的阶段性“聚合固化”,他将这一路径称为“在地村镇化”。

  东南大学建筑系毕业的张诚,曾任万达集团副总裁,此后转向文旅产业。2012年起,他提出“田园综合体”的概念,主张以文旅产业引导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并在江苏无锡实践全国首个田园综合体。后来,“田园综合体”被写入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

  在深耕田园文旅行业8年之后,张诚以城市规划视角重新审视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提出可以以“在地村镇化”的方式打通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在地村镇化,是在当前国情下,在产业和人口在国土空间的重构大潮中,兼顾生态文明与和谐发展需求的一种产城乡融合发展模式。作为一种新型城镇化的方式,其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一种有效途径。”

  国家提出乡村振兴之后,央企、金融机构、大型民营企业等,都把目光瞄向了乡村地区可能发生的投资业务。然而有一个问题一直没能得到回答:乡村振兴真的有商业模式吗?

  “我们经常受到一些乡村的邀请,说能不能帮助他们运营起来,运营什么不知道,旅游项目也行,商业场所也行,文创基地也行。”张诚表示,其中有两个例子很有代表性。

  第一个例子,是在东南区域城市群周边的乡村,当地委托其运营管理一片已经投资建成的配套设施公共服务区,其中包括村民的礼堂、食堂还有展示厅,还有文教设施。“政府希望我们能把它按照度假乡村的方式运营起来,”张诚表示,“但我们问这个村要解决什么问题?他们回答是,这个村很难管理,因为离工业园区比较近,村民大量对外出租房屋,一套房子就租十几个人,也没有人务农,还有治安问题。地方的真实想法是希望乡村社会更加有序。而当政府部门投了大量的钱建文旅设施的时候,村民觉得这跟我们的需求不是一码事呀”

  另一个例子是在贫穷一些的地区,村里的年轻人一直在流失。当地为了树美丽乡村的标杆,花钱建了河道景观、村民广场、展览厅,然而建好之后还是一直空置,政府部门希望能够把这些设施按照文旅项目经营起来,能带动村民回来务农,或者开农家乐,但人还是在继续减少。

  “可以发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很多地方投入大量的资金做了示范性的样板区,例如高标准种植基地、乡村科技示范基地,这些本身都有价值,但对很多农村来说,与地方实际面临的问题不符,出现大量的投资错位,也有很多企业铩羽而归。”在张诚看来,乡村振兴不是商业属性的事情,需要在更大的范畴里来理解。

  “要弄清楚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就必须把视角再提高一个维度。”张诚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维度重新分析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认为乡村振兴是站在更高视角提出的要求,需要兼顾政治和文化诉求,不能仅仅站在经济发展的角度理解。

  从产业结构来说,中国正处于巨大的科技进步下,生产力快速迭代。目前还存在有很多低效的行业、产业、企业,但它们在国民经济中依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承载了大量的产值、吸附了大量的从业人员。在严峻的国际竞争环境下,这些产业必须革新,然而又不能一下子完全抛弃。所以就有一些产业需要梯次的疏解到大城市之外的小城市、乡镇。

  还有另一种力量,有一些新型产业的价值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因此往往需要比较宽容的竞争环境,非高度竞争的区域更容易提供这种土壤,比如产业小镇、科创园区,甚至乡创园。它的产品最终形成竞争力之后,会逐步向人口和信息的密集区。“因此,有些产业在疏解,有些产业在向上进化。所以特色小镇的概念,就是产业重新凝聚组合形成这种汇聚点的表现形态。”张诚表示。

  从人口的角度看,科技进步、产业重构以后有很多人口,也和那些产业一样无处安放。张诚解释道,“城市有2.6多亿农民工,另外还有大量的产业工人,这些人年龄可能四五十岁,还是传统行业人口,要学会新技能。此外还有6亿多在农村生活的人,有年轻人、老人、孩子。随着生活的富裕,他们也需要从乡镇、小城市,一级一级往上进发。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需要工作和生活。”

  “所以,一股力量是从大城市向下甩脱,而另一股力量是从乡村向上进阶,他们都会交汇在小城镇和村镇这个领域里面,这就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

  当下产业和人口重构的底层问题,也是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底层逻辑。张诚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方法是“在地村镇化”。

  “无论从人口产业还是生态文明的角度,我们必须让产业和人口通过国家的投资帮助,固化在村镇区域中。从2015年到现在,国家从特色小镇到田园综合体到乡村振兴,其背后的逻辑就是这个。”张诚表示,“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在这样的历史阶段,我们需要用这样的方法,让产业人口重构、生态文明能够固守。”

  张诚说,由此看来,在地村镇化就是要形成中国城市化格局当中的大城市、中城市、小城市、以及村镇的网络结构,去完善它们的设施,配置好它们的基础资源。然后分配好它们能够承担的产业,吸附今后发展的产业与人口变迁。村镇这一级别,既然是乡村振兴的实施路线当中的重要着眼点,规划与投资就要围绕在地村镇化视角下城乡融合的村镇聚居地。村民和镇民,生活在一起,从事他们所能从事的行业,繁衍生息,形成一个个不断演化的村镇产业和人口的聚集点。

  “过去,各主体对田园综合体的补贴战略和乡村振兴的全面性理解还不足,如果不站在在地村镇化的角度上,从人口和产业入手,就会做很多无效率的事情。要营造在地村镇化的每个地方切实可行的产业和人口聚集的聚集点、聚集区,能够平衡地接纳产业和人口的重构。”张诚总结说,在地村镇化观点驱动下的乡村振兴进程,将有利于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有利于顺应产业和人口变迁的格局,有利于解决农村人口老龄化、乡村凋敝的现实问题。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