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离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60多公里外的大朝乡,有一个叫做牛头的小村庄,因山高坡陡、土地贫瘠、交通落后等原因,异常贫困,被评为贫困村。
2015年4月,广元市昭化区委宣传部选派优秀干部到大朝乡牛头村开展脱贫攻坚帮扶工作,翟澍这位曾在基层工作了十多年的老将再次出马,成了驻村帮扶工作队的一名队员。
上任伊始,看到美丽而贫困的牛头村,第一次担次重任的他心有余悸,但面对群众脱贫的期盼,组织的重托,他没有打过一天退堂鼓,没说过一句泄气话,靠着心中的那份责任,扎根牛头村,与群众心连心,共同铺设出一条脱贫奔康之路。
逐户走访 真情感动群众
扶贫工作难,获得贫困户的信任更难。对于扶贫工作队的一员来说,走进贫困户的心比急于求变更有说服力。
2015年5月的一个下雨天,牛头村的气温骤降,穿着单薄的翟澍被这说变就变的天气挡住了去牛头村六社的脚步。贫困情况要了解,脱贫产业要规划,老百姓要发动……这之中任何一项工作都耽误不得。
向老百姓借了雨衣和水鞋,翟澍就这样深一脚、浅一脚的踏上了通往六社唯一的机耕道,机耕道在被雨水冲刷后,显得特别顽皮,一个不小心,翟澍便摔了一跤,他赶紧爬起来,顾不上洗掉身上的泥泞,继续蹒跚着脚步朝贫困户家中走去。
刚到贫困户张凤明家,翟澍便迫不及待询问起他家的致贫原因并与他话家常。不知何时留在脸上的泥巴,此刻正成为张凤明的笑料,笑话中,张凤明从家里打了一盆水,让这个接地气的下村干部赶紧洗洗那像熊猫一样的大花脸。
一趟泥泞下来,收获颇丰:“如果能把机耕道修成水泥路”、“如果土地整理的能更规范,更方便机械化操作”、“如果娃儿们学了技术能回来……”群众的期盼,百姓的呼声,翟澍都一一记录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
“这个从区上派下来的干部,不娇气,能干事,脱贫有希望,致富有盼头。”群众对翟澍也有了更多的好感和信任。
想方设法 改善牛头基础条件
牛头村基础设施太落后,必须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不然,脱贫便是空谈,翟澍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
说干就干,翟澍带领村两委一班人通过向上积极争取资金、向下积极发动群众,村道路、组道路慢慢都开始建设了,一条条局促不安的机耕道逐步改变着原来难堪的面貌,牛头村水厂也慢慢启动建设……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形容的就是我们村原来的状态。”牛头村村支部书记刘国科感叹道,“现在好了,全村村、组道路全部都硬化了,出门脚都不粘泥了。”
“自从装上了自来水,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天旱没水吃了。”贫困户罗加武高兴地说道,“安装自来水,我们没花一分钱,真是太感谢党的好政策了。”
截止目前,牛头村新硬化村组道路13公里,建牛头村水厂1个,彻底解决了牛头村交通和人畜饮水问题。
产业引领 牛头迎来发展的春天
脱贫还得靠产业。翟澍心里清楚,解决了交通和水的问题,要想让百姓长期得实惠、可持续彻底的脱贫,产业还得跟上。
发展什么产业?这可让一向有主意的翟澍犯了难。
牛头村在蜀道沿线,村民大部分土坯房保存完好,发展具有川北特色的旅游产业,不错!但旅游产业投入资金大,不能短期见效益,无法如期脱贫摘帽;牛头村柿子树多,在发展柿子上可否大作文章?但柿子树高大、不易采摘,每年百姓的柿子坏的多,采摘卖钱的少,推行有困难;牛头村山高、空气质量好、种植蔬菜不易生虫,可发展高山露地蔬菜……
经过长期思考并邀请专家到牛头村指导,最终牛头村发展起了高山露地蔬菜、养殖土鸡、生猪等短期可见效益产业,同时,旅游业、柿子、冬梨等产业也同步发展起来。
高山露地蔬菜发展起来了,翟澍又开始为这大山深处的优质蔬菜寻找销路,机关食堂、学校食堂、单位食堂、农贸市场等地,可销售的地方翟澍都一一跑了个遍,还开拓了高山露地蔬菜微信销售渠道,为牛头村蔬菜找到了固定销路。
牛头村的变化清晰可见:一条条水泥路通到家门口,一栋栋新房拨地而起、一个个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看到村民越来越富裕,看到产业发展的越来越好,看到牛头村越来越美。”翟澍说,“他由衷的感到幸福,感到满足,感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最新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