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xiaokang
登录 | 免费注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滚动播报: 中国政府网    新华网    人民网
高端在线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
李强:扎实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 ...
刘国中: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大面积 ...
李强: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 ...
中央政治局委员 书记处书记 全国人大 ...
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 ...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发展 ...
调研报告  
全国政协“改进校园餐食管理”调
全国政协监督性调研组来湘调研精准扶 ...
民革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惠东到洛宁 ...
全国政协就脱贫攻坚工作在山西省调研 ...
全国政协“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 ...
民革中央重点调研聚焦“一带一路”西 ...
杨培森在江西赣州调研行业对口帮扶工 ...
聚焦三农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绵阳市狠抓“四个调” 推进农业供给侧 ...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百姓 ...
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
精准扶贫 深耕“三农” ...
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助力农业现代化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调研报告

农村实地调研:互联网介入“三农”感性大于理性

时间:2016-11-07 人阅读 评论
来源:农业互联网观察

2.jpg

  此次调研14天,针对中国某村进行深度调研。该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较好,但村农收入尚未得到实质提高。调研之初先对全村初步摸底,再分片区分组走访,44个村民小组全部走到,接触不低于200户家庭,访谈近400人。访谈重点为村支两委(村干部)、村民小组组长、各类典型家庭。

  访谈之初,我准备了若干国内顶级院校及机构的乡村调查问卷,计划按问卷形式访谈,但不具有实际操作性,设置的多数问题无法实现调查。正因为此,此次调研方法没有、也不能按学院派办法,而用了田野调查的路数。由此也引出我此行的一个整体思路,我希望以落到实处的访谈,相关数据的收集,为公司同仁提供对一个乡村的整体感性认知,进而对数据分析的理性思维予以补充,完善对整个项目的把握准度。这一设想也在调研中得到了实际印证,现任村支书对我说了一句极具智慧的话,“农业是个感性的东西”。

  理性属于少数人,乐观与悲观主义盛行

  说出“农业是个感性的东西”这一番话,是来自该村的现任村支书,他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搞渔场养殖,同时搞土地流转,现今有3000多亩渔场以及50亩未使用土地,为全国休闲渔场示范点,固定资产1000万,年收入不低于200万。但是,外表风光无限的他有一隐忧:两个女儿都在城市工作,不愿回来协助他打理渔场,甚至认为在农村发展是没什么脸面的事情。此外,他深刻认识到自己的渔场并没有经营到位,既希望把互网联业务展开,又苦于没有人手,担忧自己将如何适应即将到来“农业革命”。

  相比之下,绝大多数的村民对未来处于悲观与乐观的两个极端。我走访期间,所遇到的多数情况是老人与孩子、妇女留守在家,主劳动力外出打工,在家的村民以种地、养鱼、打零工为主业,全家收入以外出打工为主。与此同时,一些家庭困于疾病、事故等带来的贫困之中,无法走出。村民若要想发展某一个农业项目,首先缺的是资金,其次为技术,还有平台、销售等。这些问题今他们望而生畏。

  一位年轻人说,要回村里发展,必须满足每年不低于8万的收入,并且手里还得有10多万的资金应对发展前期两年的家庭开销。这种悲乐状态极为普遍,村民不太会关心某个项目是政府还是企业搞的,关心的是能否给他带来实质利益。与之相对的是,一些在外拼打多年的年轻人持过于乐观的态度,比如某组的一个年轻人在外地发展多年,在十一假日期间回家,与我聊到他的想法。他认为村里的所有人都搞法陈旧,包括村长等人在内都没有挣到钱,只要把电商等引进村里,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另一位在外拼搏的年轻人也在计划回村发展农业,他认为村里的事情好办,只要承包一片土地,投些钱进来就很好发展了。

  从调研的角度来看,底层村民的悲观很大程度上源于自身认知水平及信息壁垒,回归的年轻人则因对底层乡村社会缺乏深入认知而导致的。前者较好理解,后者也不难理解。多数出自乡村的年轻人自小脱离了乡村社会,已适应城市生活的各种社会法则,但这些法则并不适用于乡村。不少村民平时有些土地闲置,但要有人大规模承包,则会持观望、质疑、对抗等态度。自古以来,乡村作为一个夹杂着地缘、血缘、世代恩怨、基层自治、自给自足等复杂因素组成的存在,可视为一团混沌,外界或新的势力介入,必然会受到较大阻力。

  谁是底层江湖的老头,重视村支两委的地位与作用

  事实上,无论是在乡村承包一片成规模的土地,还是计划一项稍大的项目,或是引进一股新势力,村支两委(即村干部)是绕不过去的。自古以来,中国乡村治理关键在于人治。从社会管理上,村支两委对上承接乡镇、区县一级,对下联络各组村民,既是党政的代理人,也是村民的代理人。中国现今互联网企业可以在城市呼风唤雨,但尚少有能真正介入乡村内部的。

  电商可以为乡村带来一些商品,甚至拉动一些农产品消费,解决乡村内部公共事务、集体诉求等核心问题的互联网企业并未出现。或许在未来,乡村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个体农户成为互联网农业的主流。不过,在接下来的几年内,村支两委在广泛的乡村一定是集体事务的代理人。即便是在未来,村支两委也会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个体农户的抗风险、土地流转、资金投入都欠强大,集体经济在乡村素有传统可循,有经验可依。

  因此说,我们需要正视村支两委的地位、作用、力量,与村干部打好交道。同时,也要注意怎样才能与村干部打好交道。

  帮助十个人不如发展一个村,宏观视野与单一个体的统一

  在农村的近半个月时间里,所见所闻与多数乡村大同小异,故事是不同的,但命运是相同的。乡村之所以处于混沌状态,从生产的角度上看,多数家庭各自为战,小打小闹,有着各自不同的需求与痛点,可视为紊流。即便是有少数几户发展种、养业较好,但改变不了这个大体局面。

  受城市生活压力加大,媒体舆论造势等影响,一些年轻人开始尝试在村里发展农业项目,基本上处于单兵作战的形式。这些人分属不同类型,一是回乡创业、自身条件好、全心投入,二是条件不成熟、顺带着玩的心态,三是长期生活在乡下、条件差,希望改变现状。三种情况都有,在其他乡村也常见。整体而言,第一种情况极少,第二种较多,第三种不是很多。以成功机率来看,第一种高,第二种稍差,第三种低。从宏观层面来看,不管这些创业者是否会成功,他们能否拉动周边村民,都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一个乡村的整体局面。

  以该村为例,村民集体反映的一个问题是种地难。人多地少,耕种成本高,年轻人绝大部分外出,种田主力为55岁至65岁的中老人。大家普遍担心,5至10年之后,谁来耕种土地?一个很大可能性是,土地届时将集中流转至一些种田大户。粮食生产将形成新形式的集体行为。这将对种子、农药、化肥、农机、技术、销售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各类需求关系逐步统一,节省大量成本。与之类似的,如果在其他的种、养、加项目,一个乡村或片区形成较大规模地集体生产,共享技术、信息、资源等,各项生产成本都将大幅降低。乡村内部生产活动也将改变混乱无序的局面,村民需求、痛点得到有序统一,更便于解决。

  接地气,宣传推广必须精准

  顺互联网之势发展农业是人心所向,但能得民心者廖廖。很多农民一听我们是一个互联网公司,多数人都以为是做电商的,兴趣并不是很大。这里面有很多原因,一是之前有不少电商下到村里(乡里里手、惠农网),并没有做好,成了烂尾工程,给村民留下不良印象(解决不了问题);二是村里已有一些年轻人自身通过网络购买或贩卖少量东西,但快递未到村里,体验差;三是村民购买力低,难以消费大量电商产品,以长冲组一位女孩为周边村民网购为例,全年总共才不到1万元的总量;四,村民最主要的是关心能否通过电商挣钱,可否帮他们卖出农产品,但多数农产品又不具规模、流通、质检等条件。

  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乡村经济尚是一只小鸡,无法生蛋,需要帮助它长大,之后才有可能帮着把蛋卖出去。这就提出一个要求,我们与其他多数互联网公司的以往作风要有不同,不是做一锤子买卖的,不是以救世主的姿态来拯救民间疾苦的。我个人的经验表明,需要与村民面对面地坦诚交流,最好能入户访谈,拉一下家常,喝一杯茶,抽支烟。村民需要的是听到实在话,最到尊重和诚信,交上朋友。拉横幅、刷标语、上电视等宣传手法需要搞一些,但一定不能是全部。这是第一点,宣传推广首要接地气。

  第二,从服务三农的企业宗旨来看,每一个农民都是我们宣传推广的对象。每一个农民都有自己的需求,老者要养老、病者要看病、种地人关心谷价、养猪的担心肉价等不一而足,不同地区也有不同这就要求我们视各地情况而作分析,依具体情况而想办法,精准地把我们的需求与不同乡村、不同村民的需求结合起来。

  其三,面对不同群体,我们的宣传推广也要精准。在调研的时候,有一些村民以为我是到村里调查村干部经济问题的,有村民小组组长见到我跑掉的,有乡镇干部以为我是到村里贩卖东西的,有村干部以为我是来挂职锻炼的。面对党政部门、村干部、村民,这会是我们以后工作的常态,如何向他们宣传推广,是得区别对待的。

  登录 / 免费注册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最新评论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 2012-2025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射击场路 邮箱:xiaokangyanjiuhui@163.com
备案号:京ICP备12030029号-4
  • 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